"突兀立孤城":一座孤城突兀地耸立着,
"诗中别有情":在诗中蕴含着别样的情感。
"地深江底过":江水仿佛从地底深处流过,
"日大海心生":太阳从大海中心升起。
"甘露楼台古":甘露寺的楼台十分古朴,
"金山气象清":金山的气象清幽。
"六朝人薄命":六朝的人命运不好,
"不见此升平":没能见到如今这太平盛世。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写作手法
夸张:首联“突兀立孤城”运用夸张手法,“突兀”一词夸大了京口城耸立的孤拔之态,增强了诗歌开篇的气势,突出其醒目与不凡。拟人:颔联“日大海心生”可看作拟人,赋予“日”以“生”的动作,仿佛太阳是从大海心中主动诞生,生动展现日出时磅礴的动态感,让自然景观充满活力与生机。动静结合:颔联中“地深江底过”描述相对静态的地理形态,而“日大海心生”展现日出这一动态过程,动静相衬,让画面既沉稳又充满活力,凸显自然景观的丰富层次与变化。颈联“甘露楼台古”写古老楼台的静态历史感,“金山气象清”描绘金山动态的清新气象,一动一静,使诗歌节奏富有变化,更全面地展现京口风貌。情景交融:诗人描绘京口的自然景观如江、海、日出,人文景观像甘露寺楼台、金山等,都融入了自身情感。如借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景抒发对大自然的赞叹、开阔胸怀;借古老楼台勾起对历史的遐想与感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景中含情,情因景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2. 分段赏析
首联:“突兀立孤城”,开篇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京口这座孤城高高耸立、孤拔突兀的形象。“突兀”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城市在天地间的醒目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暗示了京口地理位置的险要与特殊。“诗中别有情”则表明诗人在此情此景下,内心涌动着别样的情感,引发读者对诗人情感世界的好奇,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也开启了后文对京口的深入描绘与情感抒发。颔联:“地深江底过”,诗人以独特视角,写出京口地势之奇特,仿佛大地深深延伸至江底,江水从其下流过,展现出京口周边地理环境的雄浑壮阔。“日大海心生”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日出景象,一轮红日从大海深处冉冉升起,将大海映照得一片通红。这一宏大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磅礴力量的赞叹。诗人通过对地理环境和日出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开阔的胸怀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颈联:“甘露楼台古”,诗人将目光转向京口的人文景观,甘露寺楼台古老,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一个“古”字,勾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遐想,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金山气象清”则描写了金山清新、宁静的气象,金山在诗人笔下,仿佛超脱尘世,有着一种独特的清幽之气。这两句将历史古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在时空交错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既展现了京口的历史底蕴,又呈现出其优美的自然风貌。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的六朝时期。六朝在此地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百姓命运多舛。而如今,诗人身处的时代却是一片升平景象,可惜六朝之人却无缘得见。通过今昔对比,诗人感慨历史的兴衰变迁,对当下的和平繁荣充满珍惜之情,同时也表达出对历史上动荡岁月中人们命运的同情,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从单纯的写景抒情上升到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上一篇:宋·范仲淹《尧庙》
下一篇:宋·范仲淹《访陕郊魏疏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