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yǐng
·
·
yǒng

朝代:宋作者:张炎浏览量:3
yuán
jié
xiàng
qiǎn
zhōu
yuǎn
zhǔ
tíng
tíng
qīng
jué
yóu
yǒu
zān
zhǎn
qiū
xīn
néng
juǎn
duō
yán
yuān
yāng
tóng
qīng
gài
qiě
huàn
shā
rén
shuō
kǒng
yuàn
duàn
huā
fēng
suì
què
cuì
yún
qiān
dié
huí
shǒu
dāng
nián
hàn
fēi
mán
zhòu
liú
xiān
qún
zhé
liàn
liàn
qīng
shān
yóu
rǎn
xiāng
hái
tàn
bìn
piāo
xuě
pán
xīn
qīng
qiān
shuǐ
yòu
西
fēng
chuī
zhé
jìng
kàn
liàn
qiū
guāng
dào
xiè
bàn
míng
yuè

译文

碧绿圆叶多么雅洁。在浅浅汀洲、远远水浦,你亭亭卓立,清超至极。身边坠几点花片,犹如美人遗落的钗钿,你不肯舒展肃爽的心,又能把多少炎热卷起。有你绿色车盖的荫庇,看那双鸳鸯谈得何其亲密,请不要、对洗纱女说这番情景。花风忽地吹断她的怨歌、我怕她会折碎荷叶,如散千叠翠云。回忆当年在汉宫旋舞轻盈,天子生怕你乘风飞去、叫人把你的衣衫扯住,尽变作留仙皱摺的裙据。我眷恋自己的一领青衫,它沽染着枯荷的幽芳,还叹息鬓丝已如白雪飘扬。绿盘样的荷叶承着露水,就像铜仙辞国的点点清泪。又一夜、西风终于把你吹碎。我喜欢观看,当如练月华从天宇斜飞,倒泻半湖澄净的光辉。

逐句剖析

"碧圆自洁":碧绿圆叶多么雅洁。

# 碧圆:指荷叶。

"向浅洲远渚":在浅浅汀洲、远远水浦,

# 渚:水边。

"亭亭清绝":你亭亭卓立,清超至极。

# 亭亭:耸立的样子。

"犹有遗簪":身边坠几点花片,犹如美人遗落的钗钿,

# 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

"不展秋心":你不肯舒展肃爽的心,

# 秋心:愁的意思。

"能卷几多炎热":又能把多少炎热卷起。

"鸳鸯密语同倾盖":有你绿色车盖的荫庇,看那双鸳鸯谈得何其亲密,

# 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史记·邹阳传》:“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后汉书·朱穆传》注:“孔丛子曰:‘孔子与程子相遇于途,倾盖而语。’”

"且莫与、":请不要、

"浣纱人说":对洗纱女说这番情景。

# 浣纱人:春秋时越国美人西施原是浣纱女,此处泛指。郑谷《莲叶》诗:“多谢浣溪人未折,雨中留得鸳鸯盖。”此化用其意。

"恐怨歌、":花风忽地吹断她的怨歌、

# 怨歌:指旧题为汉成帝妃班婕妤作的《怨歌行》。诗中作者以合欢扇自喻,常常担心秋天来临,凉风夺走了炎热,自己会被抛弃。这里喻秋声。

"忽断花风":我怕她会折碎荷叶,

# 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碎却翠云千叠":如散千叠翠云。

# 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回首当年汉舞":回忆当年在汉宫旋舞轻盈,

# 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怕飞去、":天子生怕你乘风飞去、

"谩绉留仙裙摺":叫人把你的衣衫扯住,尽变作留仙皱摺的裙据。

# 留仙裙摺: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赵后外传》:“后歌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箸击玉瓯。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风止,裙为之皱。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皱,号‘留仙裙’。”摺:一作折。一作褶。

"恋恋青衫":我眷恋自己的一领青衫,

# 青衫:犹“青衣”,古时平民之服。指绿荷叶,兼喻词人从前的平民地位。

"犹染枯香":它沽染着枯荷的幽芳,

"还叹鬓丝飘雪":还叹息鬓丝已如白雪飘扬。

"盘心清露如铅水":绿盘样的荷叶承着露水,就像铜仙辞国的点点清泪。

# 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盘:指西汉建章殿前铜铸仙人捧的承露盘。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句子。铅水:银白色的清水。

"又一夜、":又一夜、

"西风吹折":西风终于把你吹碎。

"喜静看、":我喜欢观看,

# 静看:只见。静:一作净。

"匹练秋光":当如练月华从天宇斜飞,

# 练:洁白的熟绢。喻湖水。

"倒泻半湖明月":倒泻半湖澄净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疏影·咏荷叶》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词。上片以“碧圆自洁”“亭亭清绝”勾勒荷叶清雅脱俗之态,赋予其人格魅力,“鸳鸯密语”增添情致,“且莫与”几句流露出对荷叶的爱惜。下片借赵飞燕留仙裙典故,暗含对故国繁华的眷恋,“恋恋青衫”抒发岁月流逝之感,又以铜仙故事寄亡国之悲,结尾写月下清景,展现终老林泉之志。全词将对荷叶的描绘与个人身世、家国情怀相融合,创造出唯美清凉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灭亡后,彼时张炎遁世隐居于浙江,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岁月中,将亡国之痛与人生感慨寄于笔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荷叶为题材,将荷叶拟人化,在恍惚迷离间,创造出唯美清凉的意境,表达了复杂深沉的情思。

2. 写作手法

比喻:多处运用比喻,除了将未展荷叶比作“碧玉簪”外,还以“翠云千叠”比喻荷塘绿叶之浓密,以荷叶比承露盘,把匹练秋光比作倒泻水中的画面等,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感受。化用:“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化用了郑谷“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诗意,以及“倾盖”之喻在郑诗基础上的创新,使作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特色,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匹练秋光,倒泻水中,写荷塘月色”,在描写荷塘月色的景象中,融入了词人的情感,虽花叶都尽,但明月长在,秋光似画,体现了词人对荷叶“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赞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用典:“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运用了赵飞燕的典故。传说赵飞燕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这里以赵后之舞来喻荷叶,将荷叶比作赵飞燕的绿罗裙,增添了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同时通过赵飞燕欲乘风飞去,裙裾留皱的形象,巧妙地描绘出荷花将谢时荷叶稍萎的状态,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片从多维度刻画荷叶,“碧”“圆”绘形,“洁”“清绝”赋性,“洲”“浦”衬境,“亭亭”摹姿,将荷叶清雅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写初生卷曲的荷叶时,以“碧玉簪”为喻,与钱珝写未展芭蕉之妙笔异曲同工;“遗”字暗点秋意渐浓,“能卷几多炎热”借“卷”字赋予荷叶留夏之态,实则寄寓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鸳鸯密语同倾盖”化用郑谷诗意却更添机趣,“翠云千叠”则以壮阔比喻凸显荷塘繁茂之景。下片词人引经据典,以赵飞燕舞裙皱折喻将谢荷叶,借历史故事回溯往昔盛景,暗含对故国繁华的深切眷恋;“恋恋青衫”三句自比潦倒文士,移情于枯荷,又化用铜仙辞汉典故,将“清泪如铅水”转为“清露如铅水”,借莲叶被西风摧折之景,诉尽亡国之痛。词末以“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描绘荷折后月夜之景,在花叶凋零与月光永恒的对比中,词人领悟到荷叶“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洁本质,既呼应开篇,又将荷叶品格升华至超然境界,展现出历经沧桑后归于澄明的心境。整首词咏物而不滞,在典故化用与精妙比喻间,熔铸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亡之叹,物我交融,情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疏影·咏荷叶》作为咏物词,全篇虽句句不离荷叶,却又超越物象本身。词人将人生感悟巧妙融入对荷叶的描摹之中,笔调清丽流畅,意象鲜明生动。词作以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为核心,借物喻人,含蓄深沉地寄寓了自身孤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的情志,展现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有赵子固(孟坚)潇洒之意。

宋舒岳祥《赠玉田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垓《南歌子·荷盖倾新绿》

下一篇:宋·晁说之《莫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