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斗晕燕支浅":盛开的荷花呈现出淡淡的胭脂色,仿佛在互相争艳,
# 燕支:即胭脂。,芙蓉:荷花。
"留著晚花开小宴":荷花故意等到春花凋尽后才开放,是为了给今天的“小宴”增添美景吧。
"画船红日晚风清":我乘着画船,只见一轮红彤彤的落日斜挂西天,傍晚的风清新凉爽,
"柳色溪光晴照暖":湖面的波光和岸边的柳色,全都披上了一层融融的暖色。
"美人争劝梨花盏":歌女们争着劝酒,手中的酒杯洁白如梨花。
# 梨花盏:指酒盏。唐时杭州酿酒,到梨花开时方成,称梨花春。
"舞困玉腰裙缕慢":舞女们尽情欢舞,渐渐困倦,腰肢慵懒,裙摆也慢慢舒缓下来。
"莫交银烛促归期":如此欢乐的情景,怎愿归去?于是叮嘱不要点燃银烛催促归期,
# 交:同“教”。
"已祝斜阳休更晚":还祈求夕阳晚些落下,以延长这美好的时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玉楼春·芙蓉斗晕燕支浅》是北宋词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宴乐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美景与宴会的欢乐。上阕“芙蓉斗晕燕支浅,留著晚花开小宴。画船红日晚风清,柳色溪光晴照暖”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色,芙蓉花娇艳,晚风清爽,夕阳下的画船与柳色溪光相映成趣。下阕“美人争劝梨花盏,舞困玉腰裙缕慢。莫交银烛促归期,已祝斜阳休更晚”则通过描写美人的劝酒、舞蹈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希望斜阳永驻,不愿酒阑人散。整首词通过对夏日宴乐场景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2. 写作手法
拟人:“芙蓉斗晕燕支浅,”一句中,“斗晕”(争艳)赋予荷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情态,使荷花更具灵动性和生命力。情景交融:词中通过对夏日游湖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紧密结合。“画船红日晚风清,柳色溪光晴照暖。”,以清新自然的湖光山色为背景,表现出画船中歌舞酒宴的欢乐氛围,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虚实结合:“芙蓉斗晕燕支浅。留著晚花开小宴。画船红日晚风清,柳色溪光晴照暖。美人争劝梨花盏。舞困玉腰裙缕慢。莫交银烛促归期,已祝斜阳休更晚。”上片写实景,描绘了荷花盛开、画船游湖的美景;下片则通过“莫交银烛促归期,已祝斜阳休更晚”等虚写,表达了词人希望留住美好时光的愿望,虚实结合,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阙:“芙蓉斗晕燕支浅。”词以“芙蓉斗晕燕支浅。”开篇,描绘荷花盛开的景象。荷花的色彩如同淡胭脂般娇艳,仿佛在争奇斗艳。一个“斗”字,赋予荷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娇美与生机,为全词奠定了明丽的基调。“留著晚花开小宴。”此句点明荷花盛开的时间和目的。荷花在春花凋尽后才盛开,似乎是为了给夏日的小宴增添美景。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荷花以情感,暗示荷花与这场宴会的不解之缘,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画船红日晚风清,柳色溪光晴照暖。”这两句描绘了词人乘画船游湖的场景。“画船”点明游湖的工具,“红日晚风清”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好,夕阳的余晖与清新的晚风相得益彰。“柳色溪光晴照暖”进一步渲染了湖光山色的美景,柳树的翠绿与溪水的波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暖,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惬意的氛围。下阕:“美人争劝梨花盏。”下片转入对画船中酒宴的描写。“美人争劝梨花盏。”描绘了歌女们手持酒杯劝酒的场景。一个“争”字,表现出歌女们的热情与欢快,同时也烘托出宴会的热闹气氛。“梨花盏”暗示酒杯的洁白与精致,与荷花的娇艳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美感。“舞困玉腰裙缕慢。”此句描写舞女们的舞姿。舞女们尽情欢舞,因困倦而动作逐渐缓慢,玉腰的舞姿和裙摆的摆动都显得慵懒而优雅。“舞困”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舞女们的疲惫,但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妩媚与柔情,使画面更加生动。“莫交银烛促归期,已祝斜阳休更晚。”这两句以词人的心理活动作结。“莫交银烛促归期”表达了词人不愿结束这场欢乐时光的心情,希望不要因夜幕降临而结束宴会。“已祝斜阳休更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愿望,词人甚至祈求夕阳晚些落下,以延长这美好的时光。这种对时光的留恋,既体现了词人对当下欢乐的珍惜,也暗示了宴会的欢乐与美好。
上一篇:宋·欧阳修《春日词五首(其三)》
下一篇:宋·欧阳修《答子履学士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