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yáng
xiàn
jūn
xiè
shì
zhì
mí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2
qìng
nián
qiū
yǒu
wǎn
líng
méi
shèng
lái
xīng
chū
nèi
zhī
shī
ér
bēi
yuē
:“
:“
xiè
shì
wáng
。”
。”
gài
míng
ér
zàng
yān
wèi
xiá
zuò
suì
zhōng
shū
zhì
wèi
cháng
xiè
shì
míng
wéi
yán
qiě
yuē
:“
:“
tài
bīn
huì
tāo
zhī
shēn
zhī
mèi
shēn
wéi
shí
wén
rén
ér
shì
xiǎn
róng
xiè
shì
shēng
shèng
nián
èr
shí
guī
fán
shí
nián
ér
zhī
liǎn
jià
shí
zhī
shèn
pín
zhī
rán
xiè
shì
rán
chǔ
zhī
zhì
jiā
yǒu
cháng
yǐn
shí
mǐn
suī
fēng
chǐ
ér
jīng
zhǐ
xīn
ér
huàn
zhuó
féng
rèn
jié
wán
suǒ
zhì
guān
shè
suī
bēi
lòu
ér
tíng
sǎo
yán
píng
yán
róng
zhǐ
qióng
shì
jiǔ
chū
ér
xìng
xián
shì
yóu
ér
jiàn
zhī
ér
wàng
yōu
shǐ
使
guì
pín
jiàn
lèi
xīn
zhě
zhī
zhù
cháng
shì
xiè
shì
duō
cóng
píng
qiè
tīng
zhī
jiān
jìn
néng
shāng
què
rén
cái
néng
xián
fǒu
shí
shì
zhī
shī
jiē
yǒu
tiáo
guān
xīng
huò
wài
zuì
ér
guī
wèn
yuē
jīn
shú
yǐn
ér
wén
xián
zhě
yuè
fǒu
tàn
yuē
jūn
suǒ
jiāo
jiē
shí
xián
juàn
jīn
shì
rén
yǐn
ér
huān
shì
suì
nán
fāng
hàn
yǎng
jiàn
fēi
huáng
ér
tàn
yuē
jīn
西
bīng
wèi
jiě
tiān
xià
zhòng
kùn
dào
zéi
bào
jiāng
huái
ér
tiān
hàn
qiě
huáng
wéi
rén
ér
jūn
zàng
xìng
suǒ
néng
ān
pín
ér
kùn
zhě
xìng
shí
míng
ér
zhī
dào
duō
lèi
shēng
zhī
pín
ér
yòu
hòu
yān
wèi
wéi
wén
zhù
xiǔ
qiě
píng
shēng
yóu
zhī
wén
zhāng
wéi
guì
ér
shù
wèi
hún
qiě
sāi
bēi
suǒ
qǐng
míng
zhī
qín
。”
。”
ruò
rěn
míng

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从这事上)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这一世贫穷困苦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恼忧愁。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逐句剖析

"庆历四年秋":庆历四年的秋天,

"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

# 宛陵:今天安徽宣城,梅尧臣的故乡。

"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

# 内:指自己的妻子。

"吾妻谢氏亡矣":我的妻子谢氏死了。”

"丐我以铭而葬焉":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

# 丐:指乞求,请求。

"予未暇作":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居一岁中":过了一年,

"书七八至":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

# 书:指梅的来信。

"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

"且曰":并且说:“

"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

# 讳涛:人名,字济子,富阳人,累官西京留守御史台,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官员名,为东宫官员之一。

"希深之妹也":希深的妹妹。

# 希深:人名,指谢希深,以文学知名,累官至兵部员外郎,封阳夏男。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

"而世显荣":世家荣耀。

"谢氏生于盛族":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

"年二十以归吾":她二十岁嫁给了我,

#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作归。

"凡十七年而卒":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卒之夕":死的时候,

"敛以嫁时之衣":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 敛:通“殓”,指给死者穿衣入棺。

"甚矣吾贫可知也":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从这事上)知道了。

"然谢氏怡然处之":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

"治其家":治理家庭,

"有常法":有她自己的办法,

"其饮食器皿":家里的饮食器皿,

"虽不及丰侈":虽然不是很多,

"而必精以旨":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

"其衣无故新":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

"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

# 浣濯:指清洗、洗涤。

"所至官舍虽卑陋":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

"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

"其平居语言容止":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

"必怡以和":都很和悦从容。

"吾穷于世久矣":我这一世贫穷困苦由来已久,

"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外出时有幸能与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回家则能见到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恼忧愁。

"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

"抑吾妻之助也":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吾尝与士大夫语":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

"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

# 户屏:门户、屏风。

"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

# 贤否:指好坏。

"及时事之得失":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

"皆有条理":都评说得有条有理。

"吾官吴兴":我在吴兴做官,

"或自外醉而归":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

# 或:有时。

"必问曰":她一定会问:

"‘":‘

"今日孰与饮而乐乎":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

# 孰与:孰与,即与孰。孰在这里指“谁”的意思。

"’":’

"闻其贤者也则悦":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

# 悦:高兴。,其:代词,指贤能的人。

"否":如果不是,

"则叹曰":就感叹道:

"‘":‘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

"今与是人饮而欢耶":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

"是岁南方旱":这一年,南方大旱,

# 是岁:指庆历四年,两浙、淮南、江南均大旱。

"仰见飞蝗而叹曰":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

"‘":‘

"今西兵未解":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

# 今西兵未解:指当时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

"天下重困":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

"盗贼暴起于江淮":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

"而天旱且蝗如此":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

"我为妇人":我作为妇人,

"死而得君葬我":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

"幸矣":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

"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

"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

# 性识:指见识。

"呜呼":哎!

"其生也迫吾之贫":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

"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

"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

# 著其不朽:表彰她的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

"殁而得此":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

"庶几以慰其魂":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

"且塞予悲":而且弥补我的悲痛。

# 塞:弥补。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

"若此":像这种情况,

"予忍不铭":我能忍心不写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墓志铭。文中通过友人梅圣俞的叙述,回顾了谢氏的生平:她出身盛族却甘守清贫,治家严谨有条理,日常饮食器皿力求精致美味,衣物浣洗缝纫务必洁净完好,居所庭宇打扫得肃穆严整,言行举止温和怡然。她不仅能从户屏窃听丈夫与士大夫交谈,准确评判人物才能贤否及时事得失,还在丈夫醉归时关心其交往对象,对天下民生疾苦亦有深刻感慨。全文以质朴的语言、平实的叙述,勾勒出谢氏识见明达、安贫乐道的形象,既展现了她作为妻子的贤德淑惠,也通过其对时局的关注,凸显出古代女性难得的才识与胸怀。文章情感真挚,于平淡中见深沉,通过具体生活细节的铺陈,客观地呈现了谢氏的品德与生平与及对逝者的缅怀悼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是墓志铭的缘起。欧阳修以简洁的笔触交代了撰写墓志铭的背景:好友梅圣俞因妻子谢氏离世悲痛不已,多次恳请自己为谢氏作铭,足见梅圣俞对妻子的深情以及对墓志铭的重视,也为全文奠定了哀悼的基调。“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至“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介绍谢氏的出身与家境。谢氏出身于盛族,是太子宾客谢涛之女、谢希深之妹,家族显赫荣耀。但她嫁入梅家后,家庭贫困,去世时只能用嫁时之衣入殓。然而面对贫困,谢氏却能“怡然处之”,一个“怡然”凸显出她安贫乐道的可贵品质,与优渥的出身形成鲜明对比,更见其品格之高尚。“治其家,有常法”至“必怡以和”描述谢氏的持家之道与日常修养。她治家有常法,饮食器皿虽不丰侈但必精于旨,衣物无论新旧必浣濯缝纫洁且完,所居官舍虽卑陋但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这一系列细节从饮食、衣着、居住环境、言行举止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了谢氏持家严谨、井井有条,且为人温和有礼的形象,刻画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形象。“吾穷于世久矣”至“抑吾妻之助也”体现谢氏对丈夫的慰藉与支持。梅圣俞久处困境,在外与贤士大夫交游为乐,归家见谢氏“怡怡”之态便忘其忧,且认为自己能不因富贵贫贱累心,得益于妻子的帮助。这里将梅圣俞的“穷”与谢氏的“怡怡”相呼应,突出了谢氏在精神上给予丈夫的慰藉,是丈夫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重要支撑,展现了夫妻间相互扶持的深情。“吾尝与士大夫语”至“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展现谢氏的才识与见识。她常从户屏窃听丈夫与士大夫的谈话,能准确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得失,且有条理;对丈夫交友情况十分关注,闻贤者则悦,非贤者则叹;面对南方旱蝗、西兵未解等时事,能忧国忧民,深知自身作为妇人能得丈夫安葬已属幸运。这些内容打破了传统对女性“无才便是德”的刻板印象,凸显了谢氏见识卓越、明事理、关心时事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至“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表达梅圣俞的悲痛与请铭缘由。谢氏生前受困于贫困,死后也无法厚葬,梅圣俞认为唯有文字可使其不朽,且谢氏平生尤知文章可贵,故恳请欧阳修作铭,以慰其魂、塞己悲。这一段情真意切,既饱含对妻子一生贫苦的愧疚与悲痛,也体现了对妻子知文重文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夫妻之情,同时也点明了撰写墓志铭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

下一篇:宋·欧阳修《句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