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十顷碧琉璃":十顷平静的湖水如同碧绿的琉璃,
"四面清阴乍合时":四面清凉的树阴刚刚合拢的时候。
"柳絮已将春去远":柳絮已经带着春天远去,
"海棠应恨我来迟":海棠应该遗憾我来得太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啼叫的鸟儿好像在和游人说话,
# 啼:一作鸣。
"明月闲撑野艇随":明月悠闲地伴随着小船前行。
# 野:一作小。,明:一作本好。
"每到最佳堪乐处":每当来到最美好值得欢乐的地方,
"却思君共把芳卮":却想着和你一起共举酒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比喻:“平湖十顷碧琉璃”,将西湖湖面比作琉璃,形象地表现出湖水的碧绿、平静与澄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西湖之美。拟人:“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赋予柳絮、海棠以人的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情景交融:全诗每一句都在写景,又句句含情。前面三联描绘西湖美景,为尾联思念友人做铺垫,景中饱含着诗人的喜爱之情,而思念之情又因眼前美景而愈发浓烈,情景相互交融。
2. 分段赏析
首联“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诗人开篇就将西湖湖面比作十顷碧绿的琉璃,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湖水的平静与澄澈,“四面清阴乍合时”则描绘了西湖四周清凉树阴刚刚合拢的状态,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颔联“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运用拟人手法,柳絮带走春天,海棠似乎在埋怨诗人来得太晚,流露出诗人对春景将逝的留恋与遗憾。颈联“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写啼叫的鸟儿仿佛在和游人交谈,明月悠然地跟随着小船,充满生活情趣,进一步体现西湖的美妙。尾联“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诗人在享受西湖美景的欢乐时刻,突然想到要和友人一起举杯共赏,点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情感得到升华。
上一篇:宋·欧阳修《答苏子美离京见寄》
下一篇:宋·欧阳修《释惟俨文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