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xué
shì
xiāng
zhōu
wén
tíng
zhì
jiǔ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jié
niè
gāo
chéng
hàn
shuǐ
biān
dēng
lín
shuí
gòng
pān
qīng
chuān
wàn
liú
jìn
bái
niǎo
shuāng
fēi
xián
xiào
chén
bēi
yōu
àn
shuí
néng
jiǔ
duì
jiāng
shān
shào
nián
céng
yóu
fēng
jīn
mèng
huán

译文

高峻的城墙矗立在汉水之畔,登上高城,谁能与我一同攀登呢。清澈的河流自古以来流淌不息,洁白的鸟儿成双飞翔,神态悠然闲适。可笑那些为了担忧河岸山谷变化而沉碑的行为,谁能手持酒杯面对这大好江山呢。年少时我也曾放眼眺望这景色,如今回想起来,那些风景就像一场梦一样。

逐句剖析

"巀嶭高城汉水边":高峻的城墙矗立在汉水之畔,

"登临谁与共跻攀":登上高城,谁能与我一同攀登呢。

"清川万古流不尽":清澈的河流自古以来流淌不息,

"白鸟双飞意自闲":洁白的鸟儿成双飞翔,神态悠然闲适。

"可笑沉碑忧岸谷":可笑那些为了担忧河岸山谷变化而沉碑的行为,

"谁能把酒对江山":谁能手持酒杯面对这大好江山呢。

# 谁能:一作惟当。

"少年我亦曾游目":年少时我也曾放眼眺望这景色,

"风物今思一梦还":如今回想起来,那些风景就像一场梦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为和诗,围绕韩学士在襄州闻喜亭置酒展开。首联点明闻喜亭所在位置,感慨无人共攀高城。颔联描绘清川长流、白鸟闲飞之景,展现自然的永恒与闲适。颈联借古人沉碑之事,感叹世事无常,不如把酒对江山。尾联回忆自己少年时也曾游目此地,如今回想,风物如在梦中。全诗借景抒情,表达对襄州的情感及对时光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就于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之时,当时北宋政局相对平稳。闻喜亭始建于唐代,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坦在任时所筑,旧址位于襄阳城南三里的汉水之滨。宋代因欧阳修等文坛名家题咏而声名渐起,至康熙年间,襄阳知府沈五杲依欧阳修诗刻重建此亭,足见这首诗的历史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营造出一种感慨万千的氛围,描绘了襄州汉水边的景色,如高城、清川、白鸟等。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古人沉碑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襄州山川的赞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借回忆少年时的游历,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怀念之情,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可笑沉碑忧岸谷”,运用西晋杜预沉碑的典故,杜预为使自己的功绩不被岁月磨灭,刻两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以为“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嘲笑古人对岁月变迁的担忧,认为应珍惜当下,把酒对江山。动静结合:“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以动静相济的笔墨,将寻常自然景致提升为永恒的象征。对比:以“少年我亦曾游目”与“风物今思一梦还”形成对比,突出时光流逝,少年时的游历如今如同梦境,强化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意象组合:“巀嶭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城的巍峨是视觉震撼,川的悠远是空间广阔,鸟的灵动则是天地间的点睛之笔,彼此映衬,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首联:“巀嶭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诗人开篇点明闻喜亭所在的位置,在汉水边上的高城之上,同时发出感慨,如今登临此地,却没有人与自己一同攀登。此联既描绘了地点,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为下文的感慨埋下伏笔。颔联:“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清澈的河流从古至今流淌不息,白色的鸟儿成双成对悠然飞翔。此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永恒与闲适,与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多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颈联:“可笑沉碑忧岸谷,谁能把酒对江山”,运用杜预沉碑的典故,认为古人担忧岸谷变迁、功绩磨灭而沉碑的做法十分可笑,因为世事无常,与其担忧,不如像现在这样,手持酒杯,面对壮丽的江山。此联借典故表达对世事的看法,体现出诗人豁达的情怀。尾联:“少年我亦曾游目,风物今思一梦还”,诗人回忆自己少年时也曾在此游览,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曾经见过的风物就像一场梦一样。此联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少年时的经历如今已成为回忆,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

下一篇:宋·欧阳修《嵩山十二首 其十一 峻极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