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星辰逐斗移":帘外星辰随北斗悄然转移,
"紫河声转下云西":银河声转消逝在云的西边。
"九雏乌起城将曙":九雏乌起飞预示城池将晓,
"百尺楼高月易低":百尺高楼中明月渐趋低垂。
"露裛兰苕惟有泪":露水沾湿兰草如同流眼泪,
"秋荒桃李不成蹊":秋野荒芜桃李难成蹊径。
"西堂吟思无人助":西堂吟诗无人相助添思绪,
"草满池塘梦自迷":池塘生满春草梦境自迷离。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用典:“九雏乌起”化用《乐府诗集》中“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的典故,暗喻黎明破晓,隐含对光明的期待。“草满池塘”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名句,以梦境的迷离暗喻创作灵感的枯竭。比喻:“露裛兰苕惟有泪”将露珠比作眼泪,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强化秋日的萧瑟感。以景结情:尾联“草满池塘梦自迷”以梦境的迷离收束全篇,将孤独与迷茫的情感融入自然意象,余韵悠长。拟人:“紫河声转下云西”以“声转”拟人化银河的流动,增强画面的动态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帘外星辰逐斗移,紫河声转下云西”:以“星辰逐斗移”暗喻时光流逝,“紫河声转”赋予银河以听觉感受,营造出黎明前的静谧氛围。“下云西”的动态描写,既写银河西沉的实景,又暗示诗人彻夜未眠的孤寂。颔联“九雏乌起城将曙,百尺楼高月易低”:“九雏乌起”的神话意象与“城将曙”的现实场景交织,预示白昼即将来临。“百尺楼高月易低”通过空间高度与月亮低垂的对比,暗喻诗人在高处的孤独与对时光飞逝的敏感。颈联“露裛兰苕惟有泪,秋荒桃李不成蹊”:“露泪”与“秋荒”形成视觉与触觉的双重冲击,“桃李不成蹊”化用《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反用,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惟有泪”三字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交融,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尾联“西堂吟思无人助,草满池塘梦自迷”:“西堂”点明吟诗场所,“无人助”直言创作的孤独;“草满池塘”的梦境既呼应谢灵运典故,又以春草的繁茂反衬秋日的荒芜,形成时空错位的荒诞感。“梦自迷”三字收束全篇,将现实的困顿与梦境的虚幻并置,深化了诗歌的哲理性。
上一篇:宋·欧阳修《御带花》
下一篇:宋·欧阳修《梅圣俞寄根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