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o
shǒu
·
·
zhāng
pàn
guā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luò
chéng
chē
lóng
lóng
xiǎo
mén
zhēng
dào
lián
mèi
fēn
wéi
wén
zhě
shí
zhuàng
zhāng
tài
yuǎn
cái
zǐ​​
xiào
huān
xiāng
suī
yǒu
xuān
miǎn
pān
xiáng
néng
rén
jiāng
shú
jūn
zǐ​​
shì
yóu
zhí

译文

洛阳城里车声隆隆,清晨的城门众人争着沿路驶入。人们衣袖相连,纷繁得如同帷幕,文人岂止十位之多。张太素真是英武不凡啊,他整理衣襟挑选他们的文集。他远慕邺下的才子们,彼此一笑,欢乐地相互亲近。即使有高车和冕服,想要攀附高飞也难以企及。人们将把谁视为君子,何不看他平日交往相处的人。

逐句剖析

"洛城车隆隆":洛阳城里车声隆隆,

"晓门争道入":清晨的城门众人争着沿路驶入。

"连袂纷如帷":人们衣袖相连,纷繁得如同帷幕,

"文者岂无十":文人岂止十位之多。

"壮矣张太素":张太素真是英武不凡啊,

"拂羽择其集":他整理衣襟挑选他们的文集。

"远慕邺才子":他远慕邺下的才子们,

"一笑懽相挹":彼此一笑,欢乐地相互亲近。

"虽有轩与冕":即使有高车和冕服,

"攀翔莫能及":想要攀附高飞也难以企及。

"人将孰君子":人们将把谁视为君子,

"盍视其游执":何不看他平日交往相处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交七首(其五·张判官)》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诗聚焦洛阳文士交游场景,开篇以“车隆隆”“争道入”描绘清晨洛阳车水马龙的热闹;“连袂纷如帷”写文士众多,却笔锋一转,盛赞张太素“壮矣”“拂羽择集”的出众。诗中借“邺才子”典故,暗喻其与张太素相交如古人雅集般畅快;以“轩与冕”(权贵)与“攀翔莫及”对比,突出其精神境界更高。末句“人将孰君子,盍视其游执”点明:判断君子,当看他相交的品格。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场景铺垫与对比手法,塑造了张太素才德兼备的文人形象,传递出对真诚高洁交游的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洛城车隆隆,晓门争道入”以声音与动态场景切入,描绘洛阳清晨车马喧嚣、众人争入城门的忙碌画面,为后文文士交游铺垫背景。“连袂纷如帷,文者岂无十”承接上文,用“连袂纷如帷”的比喻,形象写出文士众多、衣袂相连如帷幕的热闹场景,点明此次交游规模不小。中间四句聚焦核心人物张太素:“壮矣张太素,拂羽择其集”直赞其出众,“拂羽”似写其振翅挑选,“择其集”强调他精心选择志同道合者相聚;“远慕邺才子,一笑欢相挹”用“邺才子”(曹魏邺下文人集团)典故,暗指张太素仰慕古人雅集,与众人相交时笑容相迎,氛围融洽。后四句转向对比与升华:“虽有轩与冕,攀翔莫能及”以“轩与冕”(权贵的车马、官帽)代指权贵,说即便权贵想靠近,也难追上张太素的精神境界;末句“人将孰君子,盍视其游执”以问句收束,点明“什么样的人是君子?看他相交的朋友便知”,直接点出对真诚高洁交游的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锦香囊》

下一篇:宋·欧阳修《春日词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