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俗僭宫室":越地的风俗在宫室建造上超越规制,
# 越俗僭宫室:谓杭州一带的人民很讲究构建宫室。僭,过分奢侈。
"倾赀事雕墙":倾尽钱财装饰墙壁。
"佛屋尤其侈":佛屋尤其奢侈,
"耽耽拟侯王":威严的样子可与王侯相比。
# 耽耽:深邃之貌。
"文彩莹丹漆":佛寺上彩绘的色彩在丹漆的映衬下晶莹夺目,
"四壁金焜煌":四面墙壁金光闪耀。
"上悬百宝盖":上面悬挂着各种宝盖,
# 百宝盖:用各种珍宝装饰的帐顶。
"宴坐以方床":僧人在方床上安坐。
# 宴坐以方床:平日闲坐时,坐具也是很考究的靠椅。方床,宽大的胡床。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由胡地传入,故名。
"胡为弃不居":为何舍弃这样的地方不住,
"栖身客京坊":却在京城客居。
"辛勤营一室":辛勤营造一间小屋,
"有类燕巢梁":就像燕子在梁上筑巢。
# 有类燕巢梁:谓慧勤在京师的住处十分窄憋,就像燕子在房梁上搭建的小窝一样。有:一作乃。
"南方精饮食":南方人饮食精致,
"菌笋鄙羔羊":以菌笋为美而轻视羊肉。
# 菌笋鄙羔羊:谓南方人喜欢吃些蘑菇竹笋一类清新细腻的食品,不喜欢北方人常吃的羊肉。菌,蘑菇一类的菌类植物。菌,原本校云;“一作'菌’。”
"饭以玉粒粳":用如玉般的粳米做饭,
"调之甘露浆":用甘露浆来调味。
"一馔费千金":一顿饭花费千金,
"百品罗成行":各种美食罗列成行。
"晨兴未饭僧":早晨起来没给僧人供饭,
# 饭:续校:一作供。
"日昃不敢尝":太阳偏西了都不敢先尝。
"乃兹随北客":如今跟随北方客人,
"枯粟充饥肠":只能用干粟米填饱肚子。
"东南地秀绝":东南之地景色极其秀丽,
"山水澄清光":山水清澈明亮。
# 山水澄清光:江南地区山清水秀,到处是一片清新碧绿。清,原本校云:“一作'鲜’”。
"余杭几万家":余杭有几万户人家,
"日夕焚清香":从早到晚焚烧清香。
"烟霏四面起":烟雾从四面升起,
"云雾杂芬芳":云雾中夹杂着芬芳。
"岂如车马尘":哪像京城车马扬起的尘土,
"鬓发染成霜":能把鬓发染成霜白。
"三者孰苦乐":这三种情况哪种苦哪种乐,
"子奚勤四方":你为何还在四方奔波。
# 子奚勤四方:此欧公问慧勤长老:有那么舒适的江南水乡,何必还要辛辛苦苦地奔走四方?奚,原本校云:“一作'兮’。”
"乃云慕仁义":你说因为仰慕仁义,
"奔走不自遑":所以四处奔走不得闲暇。
"始知仁义力":这才知道仁义的力量,
"可以治膏肓":可以治愈重病。
# 膏肓:古医家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
"有志诚可乐":有志向确实值得快乐,
# 乐:一作嘉。
"及时宜自强":应当抓紧时间自我勉励,奋发图强。
"人情重怀土":人之常情看重故土,
"飞鸟思故乡":飞鸟也思念故乡。
"夜枕闻北雁":夜里睡在枕上听到北雁鸣叫,
"归心逐南樯":归心随着南去的船帆飞驰。
"归兮能来否":你回去后还能再来吗,
# 兮:一作去。
"送子以短章":我写下这首短诗送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对比:把余杭“东南地秀绝,山水澄清光。余杭几万家,日夕焚清香。烟霏四面起,云雾杂芬芳”的优美环境与京城“岂如车马尘,鬓发染成霜”的恶劣环境对比,强化了慧勤选择的不易与独特。直抒胸臆:“始知仁义力,可以治膏肓。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直接表达诗人对慧勤追求仁义的赞赏,以及对他及时自强的劝勉,鲜明地表明诗人的态度和观点。
2. 分段赏析
“越俗僭宫室,倾赀事雕墙。佛屋尤其侈,耽耽拟侯王。文彩莹丹漆,四壁金焜煌。上悬百宝盖,宴坐以方床。胡为弃不居,栖身客京坊。辛勤营一室,有类燕巢梁。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晨兴未饭僧,日昃不敢尝。乃兹随北客,枯粟充饥肠。”描绘余杭的奢华,从宫室、佛屋的华丽到饮食的精美昂贵,与慧勤在京城客居的清苦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读者对慧勤选择的好奇。“东南地秀绝,山水澄清光。余杭几万家,日夕焚清香。烟霏四面起,云雾杂芬芳。岂如车马尘,鬓发染成霜。”进一步通过对比余杭的秀丽与京城的尘嚣,展现慧勤所处环境的差异,为下文揭示慧勤的志向做铺垫。“三者孰苦乐,子奚勤四方。乃云慕仁义,奔走不自遑。始知仁义力,可以治膏肓。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夜枕闻北鴈,归心逐南樯。归兮能来否,送子以短章。”诗人询问慧勤为何如此,慧勤表明是为追求仁义而奔走,诗人对此赞赏并劝勉他自强。最后借人们对故土的思念,表达对慧勤归后能否再来的牵挂,点明送别主题。
下一篇:宋·欧阳修《芙蓉花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