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huì
qín
guī
há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yuè
jiàn
gōng
shì
qīng
shì
diāo
qiáng
yóu
chǐ
dān
dān
hóu
wáng
wén
cǎi
yíng
dān
jīn
kūn
huáng
shàng
xuán
bǎi
bǎo
gài
yàn
zuò
fāng
chuáng
wéi
shēn
jīng
fāng
xīn
qín
yíng
shì
yǒu
lèi
yàn
cháo
liáng
nán
fāng
jīng
yǐn
shí
jūn
sǔn
gāo
yáng
fàn
jīng
tiáo
zhī
gān
jiāng
zhuàn
fèi
qiān
jīn
bǎi
pǐn
luó
chéng
háng
chén
xīng
wèi
fàn
sēng
gǎn
cháng
nǎi
suí
běi
chōng
cháng
dōng
nán
xiù
jué
shān
shuǐ
chéng
qīng
guāng
háng
wàn
jiā
fén
qīng
xiāng
yān
fēi
miàn
yún
fēn
fāng
chē
chén
bìn
rǎn
chéng
shuāng
sān
zhě
shú
qín
fāng
nǎi
yún
rén
bēn
zǒu
huáng
shǐ
zhī
rén
zhì
gāo
huāng
yǒu
zhì
chéng
shí
qiáng
rén
qíng
zhòng
huái
怀
fēi
niǎo
xiāng
zhěn
wén
běi
yàn
guī
xīn
zhú
nán
qiáng
guī
néng
lái
fǒu
sòng
duǎn
zhāng

译文

越地的风俗在宫室建造上超越规制,倾尽钱财装饰墙壁。佛屋尤其奢侈,威严的样子可与王侯相比。佛寺上彩绘的色彩在丹漆的映衬下晶莹夺目,四面墙壁金光闪耀。上面悬挂着各种宝盖,僧人在方床上安坐。为何舍弃这样的地方不住,却在京城客居。辛勤营造一间小屋,就像燕子在梁上筑巢。南方人饮食精致,以菌笋为美而轻视羊肉。用如玉般的粳米做饭,用甘露浆来调味。一顿饭花费千金,各种美食罗列成行。早晨起来没给僧人供饭,太阳偏西了都不敢先尝。如今跟随北方客人,只能用干粟米填饱肚子。东南之地景色极其秀丽,山水清澈明亮。余杭有几万户人家,从早到晚焚烧清香。烟雾从四面升起,云雾中夹杂着芬芳。哪像京城车马扬起的尘土,能把鬓发染成霜白。这三种情况哪种苦哪种乐,你为何还在四方奔波。你说因为仰慕仁义,所以四处奔走不得闲暇。这才知道仁义的力量,可以治愈重病。有志向确实值得快乐,应当抓紧时间自我勉励,奋发图强。人之常情看重故土,飞鸟也思念故乡。夜里睡在枕上听到北雁鸣叫,归心随着南去的船帆飞驰。你回去后还能再来吗,我写下这首短诗送你。

逐句剖析

"越俗僭宫室":越地的风俗在宫室建造上超越规制,

# 越俗僭宫室:谓杭州一带的人民很讲究构建宫室。僭,过分奢侈。

"倾赀事雕墙":倾尽钱财装饰墙壁。

"佛屋尤其侈":佛屋尤其奢侈,

"耽耽拟侯王":威严的样子可与王侯相比。

# 耽耽:深邃之貌。

"文彩莹丹漆":佛寺上彩绘的色彩在丹漆的映衬下晶莹夺目,

"四壁金焜煌":四面墙壁金光闪耀。

"上悬百宝盖":上面悬挂着各种宝盖,

# 百宝盖:用各种珍宝装饰的帐顶。

"宴坐以方床":僧人在方床上安坐。

# 宴坐以方床:平日闲坐时,坐具也是很考究的靠椅。方床,宽大的胡床。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由胡地传入,故名。

"胡为弃不居":为何舍弃这样的地方不住,

"栖身客京坊":却在京城客居。

"辛勤营一室":辛勤营造一间小屋,

"有类燕巢梁":就像燕子在梁上筑巢。

# 有类燕巢梁:谓慧勤在京师的住处十分窄憋,就像燕子在房梁上搭建的小窝一样。有:一作乃。

"南方精饮食":南方人饮食精致,

"菌笋鄙羔羊":以菌笋为美而轻视羊肉。

# 菌笋鄙羔羊:谓南方人喜欢吃些蘑菇竹笋一类清新细腻的食品,不喜欢北方人常吃的羊肉。菌,蘑菇一类的菌类植物。菌,原本校云;“一作'菌’。”

"饭以玉粒粳":用如玉般的粳米做饭,

"调之甘露浆":用甘露浆来调味。

"一馔费千金":一顿饭花费千金,

"百品罗成行":各种美食罗列成行。

"晨兴未饭僧":早晨起来没给僧人供饭,

# 饭:续校:一作供。

"日昃不敢尝":太阳偏西了都不敢先尝。

"乃兹随北客":如今跟随北方客人,

"枯粟充饥肠":只能用干粟米填饱肚子。

"东南地秀绝":东南之地景色极其秀丽,

"山水澄清光":山水清澈明亮。

# 山水澄清光:江南地区山清水秀,到处是一片清新碧绿。清,原本校云:“一作'鲜’”。

"余杭几万家":余杭有几万户人家,

"日夕焚清香":从早到晚焚烧清香。

"烟霏四面起":烟雾从四面升起,

"云雾杂芬芳":云雾中夹杂着芬芳。

"岂如车马尘":哪像京城车马扬起的尘土,

"鬓发染成霜":能把鬓发染成霜白。

"三者孰苦乐":这三种情况哪种苦哪种乐,

"子奚勤四方":你为何还在四方奔波。

# 子奚勤四方:此欧公问慧勤长老:有那么舒适的江南水乡,何必还要辛辛苦苦地奔走四方?奚,原本校云:“一作'兮’。”

"乃云慕仁义":你说因为仰慕仁义,

"奔走不自遑":所以四处奔走不得闲暇。

"始知仁义力":这才知道仁义的力量,

"可以治膏肓":可以治愈重病。

# 膏肓:古医家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

"有志诚可乐":有志向确实值得快乐,

# 乐:一作嘉。

"及时宜自强":应当抓紧时间自我勉励,奋发图强。

"人情重怀土":人之常情看重故土,

"飞鸟思故乡":飞鸟也思念故乡。

"夜枕闻北雁":夜里睡在枕上听到北雁鸣叫,

"归心逐南樯":归心随着南去的船帆飞驰。

"归兮能来否":你回去后还能再来吗,

# 兮:一作去。

"送子以短章":我写下这首短诗送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慧勤归余杭》是宋代欧阳修所作的五言古诗,以送别为题材,开篇描绘余杭寺庙极度奢华,“文彩莹丹漆,四壁金焜煌”,饮食也极为精致,与京城“车马尘,鬓发染成霜”的清苦生活形成强烈对比。随后点明慧勤为“慕仁义”,甘愿放弃余杭优渥条件,如“辛勤营一室,有类燕巢梁”般在京城奔波。这种对仁义的执着追求,令诗人发出“始知仁义力,可以治膏肓”的赞叹。结尾处,借慧勤“归心逐南樯”,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以短章相送,盼其能再来。诗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慧勤选择之可贵;直抒胸臆,表达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佩。整首诗展现慧勤精神的同时,饱含诗人真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庆历三年,当时作者任职知谏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把余杭“东南地秀绝,山水澄清光。余杭几万家,日夕焚清香。烟霏四面起,云雾杂芬芳”的优美环境与京城“岂如车马尘,鬓发染成霜”的恶劣环境对比,强化了慧勤选择的不易与独特。直抒胸臆:“始知仁义力,可以治膏肓。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直接表达诗人对慧勤追求仁义的赞赏,以及对他及时自强的劝勉,鲜明地表明诗人的态度和观点。

2. 分段赏析

“越俗僭宫室,倾赀事雕墙。佛屋尤其侈,耽耽拟侯王。文彩莹丹漆,四壁金焜煌。上悬百宝盖,宴坐以方床。胡为弃不居,栖身客京坊。辛勤营一室,有类燕巢梁。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晨兴未饭僧,日昃不敢尝。乃兹随北客,枯粟充饥肠。”描绘余杭的奢华,从宫室、佛屋的华丽到饮食的精美昂贵,与慧勤在京城客居的清苦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读者对慧勤选择的好奇。“东南地秀绝,山水澄清光。余杭几万家,日夕焚清香。烟霏四面起,云雾杂芬芳。岂如车马尘,鬓发染成霜。”进一步通过对比余杭的秀丽与京城的尘嚣,展现慧勤所处环境的差异,为下文揭示慧勤的志向做铺垫。“三者孰苦乐,子奚勤四方。乃云慕仁义,奔走不自遑。始知仁义力,可以治膏肓。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夜枕闻北鴈,归心逐南樯。归兮能来否,送子以短章。”诗人询问慧勤为何如此,慧勤表明是为追求仁义而奔走,诗人对此赞赏并劝勉他自强。最后借人们对故土的思念,表达对慧勤归后能否再来的牵挂,点明送别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嵩山十二首(其十二·中峰)》

下一篇:宋·欧阳修《芙蓉花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