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yùn
chéng
shè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shuǐ
jiàn
xiǎn
shuí
yán
háng
wěi
yóu
jiān
bīng
chí
làng
juǎn
shā
liú
shù
luò
xīn
cuī
àn
tuān
jīng
gǎi
zhōu
záo
lóng
shí
tuì
退
zhǎng
lǎo
fēn
niú
wàn
tōng
chá
hàn
qiān
fān
xià
cáo
zhōu
yuàn
jīn
zhù
dào
shī
nán
qiú
tān
fēng
xiǎng
chuān
hán
shōu
​jù
néng
qióng
kōng
wèn
zhāng
hóu

译文

黄河的水流像射出的箭一样湍急险峻,谁说可以像乘苇筏那样轻松航行呢。坚硬的冰面可以让马匹奔驰渡河,潜藏的浪涛卷着泥沙奔流。树木倾倒,新的河岸被冲毁,湍急的水流竟让沙洲突然改变位置。开凿龙门时鲤鱼不时退去,涨水的积水分不清水中的牛。万里黄河可以通航到天河,千艘漕运的船只顺流而下。哀怨的歌声如今停止了劳作,原来的河道消失后难以寻找。滩涂湍急,风声更加响亮,河流寒冷,雾气久久不散。能穷尽大禹治水的遗迹呢。徒然想要询问张侯关于黄河治理之事。

逐句剖析

"河水激箭险":黄河的水流像射出的箭一样湍急险峻,

"谁言航苇游":谁说可以像乘苇筏那样轻松航行呢。

"坚冰驰马渡":坚硬的冰面可以让马匹奔驰渡河,

# 驰:续校:一作无。

"伏浪卷沙流":潜藏的浪涛卷着泥沙奔流。

"树落新摧岸":树木倾倒,新的河岸被冲毁,

"湍惊忽改洲":湍急的水流竟让沙洲突然改变位置。

"凿龙时退鲤":开凿龙门时鲤鱼不时退去,

"涨潦不分牛":涨水的积水分不清水中的牛。

"万里通槎汉":万里黄河可以通航到天河,

"千帆下漕舟":千艘漕运的船只顺流而下。

"怨歌今罢筑":哀怨的歌声如今停止了劳作,

"故道失难求":原来的河道消失后难以寻找。

"滩急风逾响":滩涂湍急,风声更加响亮,

"川寒雾不收":河流寒冷,雾气久久不散。

"讵能穷禹迹":能穷尽大禹治水的遗迹呢。

"空欲问张侯":徒然想要询问张侯关于黄河治理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是北宋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十六句,通过“河水激箭险”“坚冰驰马渡”等句描绘黄河的险峻与自然变化,展现其雄浑气势;“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写地貌变迁;“凿龙时退鲤”“怨歌今罢筑”融入典故与对黄河治理的思考。艺术上借鉴韩愈“以文为诗”手法,将记叙与议论结合,体现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写于明道二年(1033年冬),欧阳修当时在洛阳做官。这一阶段,他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到韩愈的影响,喜欢用刚健有力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会把对社会的观察和人文方面的思考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山水诗,介绍了黄河的自然风貌与历史变迁,运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浑险峻,体现了对黄河治理的思考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表达了作者的感怀之情。

2. 写作手法

记叙:“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这两句记叙了黄河万里通航、千艘漕运船只顺流而下的景象,展现了黄河在交通航运方面的作用,让读者了解到黄河与人类活动的关联。用典:“凿龙时退鲤”巧用鲤鱼跃龙门的典故,该典故原指鲤鱼跳过龙门可化为龙,象征着进取与成功;作者在诗中借这一典故,暗合治水过程中策略的调整。​“怨歌今罢筑”巧用黄河治理的历史故事,其原意与治理黄河的举措相关;作者在诗中用此典故,关联着故道难复的遗憾。议论:诗中融入对黄河治理的思考,如“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体现了宋诗议论化的特征。意象组合:“坚冰”对“伏浪”,“树落”对“湍惊”,“滩急”对“川寒”,这些成对的意象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黄河的自然状态,有的写冬季景象,有的写水流状态,有的写沿岸环境,相互配合,使黄河的形象更全面、立体。

3. 分段赏析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这两句描绘了河水的湍急凶险。“激箭险”用比喻写出水流像射出的箭一样迅猛,突出了河势的危险。而“谁言航苇游”则以反问,否定了像《诗经》中那样乘苇筏轻松渡河的可能,从侧面强化了河水的险恶,让读者感受到渡河的艰难。​“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此句展现了不同时节河水的状态。“坚冰无马渡”写出结冰时冰层虽硬,却仍无法让马安全渡过,体现了冬日渡河的艰难;“伏浪卷沙流”则描绘了波浪潜藏着力量,卷着泥沙奔涌的景象,展现了河水的汹涌,给人以动态的视觉感受。​“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这两句描写了河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树落新摧岸”写树木因河岸被水冲毁而倒下,“新”字表明这种破坏是近期发生的;“湍惊忽改洲”中,湍急的水流令人心惊,还使沙洲的形态突然改变,体现了河水力量之大,以及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前句“凿龙时退鲤”巧用鲤鱼跃龙门的典故,原指鲤鱼跳过龙门可化为龙,象征进取与成功,这里借典故暗合治水策略调整,写出鲤鱼因水势变化而退去的情景。后句“涨潦不分牛”则描绘了涨水时,浑浊的水流使得牛的身影都难以分辨,展现了水势浩大的景象。​“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万里通槎汉”中的“槎”指木筏,这句写出了河水可以通向万里之外,仿佛能连接到天河,给人以辽阔之感。“千帆下漕舟”则描绘了众多漕运船只顺流而下的场景,展现了河水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让读者感受到河道的繁忙与重要性。​“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怨歌今罢筑”巧用黄河治理的历史故事,原意与治理黄河的举措相关,这里借典故关联着故道难复的遗憾,“罢筑”暗示治水工程的停止。“故道失难求”直接点明原来的河道已经消失,难以找寻,流露出对河道变迁的惋惜之情。​“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这两句描写了河滩与河面的景象。“滩急风逾响”写出河滩水流湍急,风穿过时声音更加响亮,通过听觉展现了环境的喧闹;“川寒雾不收”则描绘了河面因寒冷,雾气久久不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阴冷、朦胧的氛围,让人心生寒意。​“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讵能穷禹迹”以反问表示难以走遍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体现出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畏,以及治水之事的宏大。“空欲问张侯”则写出想向张侯请教治水之法却难以实现的无奈,“空”字流露出一种徒劳之感,暗含对治水难题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钓者》

下一篇:宋·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