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芙蓉生翠水":七月里,芙蓉生长在翠绿的水面,
"明霞拂脸新妆媚":明亮的霞光映照脸庞,如女子新妆般娇媚。
"疑是楚宫歌舞妓":仿佛是楚国宫里的歌舞歌女,
"争宠丽":竞相争宠比美,
"临风起舞夸腰细":在风中起舞,夸耀自己腰肢纤细。
"乌鹊桥边新雨霁":乌鹊桥边,新雨过后天气放晴,
"长河清水冰无地":银河清澈,不见流冰。
"此夕有人千里外":此时有人远在千里之外,
"经年岁":经历了许多岁月,
"犹嗟不及牵牛会":还在感叹比不上牛郎织女的相会。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比喻:“疑是楚宫歌舞妓,争宠丽,临风起舞夸腰细”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词人将水中摇曳的芙蓉花比作楚宫里争奇斗艳的歌舞伎,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芙蓉花的艳丽多姿,以及在风中摇曳生姿的模样,仿佛那些舞伎在临风起舞炫耀自己的细腰,不仅赋予芙蓉花以人的灵动姿态,更增添了词的美感与韵味。借景抒情:词人将芙蓉比作楚宫歌舞妓,借其争艳之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借乌鹊桥、长河等与七夕相关之景,结合词句抒发对千里外之人的思念,以及不能相会的惆怅,情感融入景中,深沉蕴藉。景物描写:“疑是楚宫歌舞妓,争宠丽,临风起舞夸腰细”,词人将水中摇曳的芙蓉花比作楚宫里争奇斗艳的歌舞伎,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芙蓉花的艳丽多姿,以及在风中摇曳生姿的模样,仿佛那些舞伎在临风起舞炫耀自己的细腰,不仅赋予芙蓉花以人的灵动姿态,更增添了词的美感与韵味。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点明时间和主体,用“明霞拂脸”形象地描绘出芙蓉如美人施了新妆般艳丽,一个“媚”字尽显其娇态。“疑是楚宫歌舞妓,争宠丽,临风起舞夸腰细”,运用比喻,把芙蓉比作楚宫争宠的歌舞妓,生动展现出芙蓉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下片:描绘出乌鹊桥边雨后天晴,长河澄澈的景象,营造出清新开阔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此夕有人千里外,经年岁,犹嗟不及牵牛会”,直接点明词人对千里之外之人的思念,且历经多年未改,通过与牛郎织女相会对比,强化了遗憾之情。
上一篇:宋·欧阳修《新霜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