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识君晚":可叹我结识你太晚,
"君时犹壮夫":那时你还正当壮年。
"信哉天下奇":确实啊,你是天下少有的奇才,
"落落不可拘":洒脱不群,不受世俗束缚。
"轩昂惧惊俗":你气宇轩昂,却怕惊扰世俗,
"自隐酒之徒":只能自我隐匿,以酒徒自居。
# 自:一作似。
"一饮不计斗":你饮酒一斗不计其数,
"倾河竭昆墟":仿佛能吸干黄河、喝尽昆仑的坑谷。
"作诗几百篇":你写下几百篇诗作,
"锦组联琼琚":如锦绣丝绦连接美玉。
"时时出险语":时常写出惊人的语句,
"意外研精粗":在意外的构思中钻研精妙与粗朴。
"穷奇变云烟":诗中尽现云烟的奇幻变化,
"搜怪蟠蛟鱼":搜寻奇异之物如盘曲的蛟龙游鱼。
"诗成多自写":诗写成后多亲自抄写,
"笔法颜与虞":笔法效仿颜真卿与虞世南。
"旋弃不复惜":随即丢弃不再珍惜,
"所存今几余":如今留存下来的还有多少。
"往往落人间":常常散落在人间,
"藏之比明珠":被收藏的人当作明珠般珍视。
"又好题屋壁":你还喜欢在墙壁题诗,
# 好:一作爱。
"虹蜺随卷舒":笔势如彩虹游龙随风舒展。
"遗踪处处在":留下的遗迹处处可见,
"余墨润不枯":残留的墨迹湿润得仿佛不会干枯。
"朐山顷岁朏":朐山那年初现曙光时,
"我亦斥江湖":我也被贬谪到江湖边。
"乖离四五载":我们离别四五年,
# 离:一作暌。
"人事忽焉殊":人事变迁竟如此突然。
# 焉:一作有。
"归来见京师":归来时到了京城,
"心老貌已癯":心已衰老,容貌也变得消瘦。
"但惊何其衰":只惊觉你为何如此衰老,
"岂意今也无":哪里料到如今你竟已不在人世。
"才高不少下":你才华高绝,一点也不低就,
"阔若与世疏":气度宽广如同与世俗疏远。
# 疏:一作踈。
"骅骝当少时":你像骅骝骏马年轻时,
"其志万里涂":志向在于驰骋万里长途。
"一旦老伏枥":一旦老了卧于马槽,
"犹思玉山刍":仍思念着玉山的草料。
"天兵宿西北":朝廷的大军驻扎西北,
"狂儿尚稽诛":狂妄的贼寇还未被诛灭。
"而令壮士死":却让你这样的壮士死去,
"痛惜无贤愚":无论贤愚都令人痛惜。
"归魂涡上田":你的魂魄归返涡水边的田园,
"露草荒春芜":春草露重,荒芜一片。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分段赏析
开篇“嗟我识君晚,君时犹壮夫”直抒胸臆,“嗟”字饱含遗憾,相识太晚,而对方正值壮年;“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以感叹强化人物特质,“奇”“落落”二词精准勾勒出曼卿卓异不群、洒脱不羁的形象,未直接写其才,已先见其气。“轩昂惧惊俗,自隐酒之徒”转折写其处世态度:因才华出众、气质轩昂恐惊扰世俗,故选择以酒为伴,“自隐”二字暗含无奈;“一饮不计斗,倾河竭昆墟”用夸张手法极言其酒量之豪,“倾河”“竭昆墟”的宏大意象,既突出曼卿的狂放,也暗示他借酒排遣内心孤高的矛盾。“作诗几百篇,锦组联琼琚”转向文学成就,“锦组”“琼琚”以华美的丝织品、玉饰作比,形容诗文辞藻华丽、结构精巧;“时时出险语,意外研精粗”写其诗风奇崛,常出人意料的语句,看似随意,实则锤炼精妙;“穷奇变云烟,搜怪蟠蛟鱼”进一步以“云烟变幻”“蛟龙盘曲”的奇特意象,展现其诗思的瑰丽与想象力的丰沛,足见曼卿是诗坛奇才。“诗成多自写,笔法颜与虞”补写其书法造诣,“颜与虞”指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虞世南,以二人作比,突出曼卿笔法端庄遒劲;“旋弃不复惜,所存今几余”笔锋一转,写其对作品的淡泊,写完即弃,如今留存无几;“往往落人间,藏之比明珠”则从他人角度侧面烘托:散落在民间的残篇,被人视若明珠珍藏,更显其作品的珍贵。“又好题屋壁,虹蜺随卷舒”写其题壁的雅趣,“虹蜺”(彩虹)喻指墨迹的绚丽流动,画面感鲜明;“遗踪处处在,余墨润不枯”无论是诗卷还是壁上题字,墨迹仿佛仍有湿润之感,暗喻曼卿的精神与才情从未消逝,生动传递出对其才华人品的推崇。“朐山顷岁朏,我亦斥江湖”转向两人离别:“顷岁”点明时间不久,“斥江湖”指自己被贬外任,与曼卿天各一方;“乖离四五载,人事忽焉殊”写别后沧桑,短短几年,世事已大变,为后文重逢的震惊铺垫。“归来见京师,心老貌已癯”写重逢场景:曼卿心境苍老、面容消瘦,“心老”可见其壮志未酬的抑郁,“貌癯”更添憔悴;“但惊何其衰,岂意今也无”直抒胸臆,本已惊叹其衰老,却未料竟成永别,“岂意”二字痛彻肺腑,将震惊与哀恸推向高潮。“才高不少下,阔若与世疏”总结曼卿特质:才华横溢却不肯屈就,因不合流俗而显得疏离;“骅骝当少时,其志万里涂。一旦老伏枥,犹思玉山刍”以“骅骝”(千里马)自喻,少年时志在千里,老来即便困于马槽,仍思念着精饲料,既赞曼卿抱负远大,更痛其“老而无用”的悲剧,空有千里之才,却未得施展。“天兵宿西北,狂儿尚稽诛”由个人之痛扩展到家国之思:此时北宋西北边患(西夏)未平,正是用人之际;“而令壮士死,痛惜无贤愚”笔锋沉重,当国家需要人才时,曼卿这样的壮士却溘然长逝,不论贤愚,无人不为他的早逝痛惜,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对时代埋没人才的悲慨。尾句“归魂涡上田,露草荒春芜”以景结情:曼卿的魂魄归于涡水畔的田畴,那里只有带露的荒草在春日里寂寥生长。“露草”“荒芜”的萧瑟意象,与开篇“天下奇”的鲜活形象形成强烈对比,余韵悠长,将痛失挚友的哀伤、对其才未尽用的惋惜,以及对时代埋没人才的愤懑,都融入这荒凉的春景中,读来令人唏嘘。
上一篇:宋·欧阳修《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
下一篇:宋·欧阳修《感春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