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dōng
guī
xiāng
ché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luò
yuán
huì
tiān
hán
shì
xián
niú
yáng
yuǎn
bēi
niǎo
què
kōng
yán
jiān
píng
gāo
zhí
zhàng
kuàng
zhān
qián
shān
lǒng
mài
fēng
绿
shuāng
cūn
wài
huán
shǔ
shú
bēi
jiǔ
liáo
kāi
yán
hān
suì
yún
xiàng
chái
guān

译文

太阳落山后,田野变得昏暗,天气寒冷,集市也冷清下来。牛羊朝着远处的山坡走去,鸟雀在空荡荡的屋檐间栖息。我登上高处,拄着藜杖,放眼远望前方的山峦。田垄上的麦子在风中泛起绿色,傍晚时分,乌鸦顶着寒霜飞回村外。庄稼已经成熟多日,姑且饮上一杯酒,舒展一下愁颜。纵情高歌时,一年眼看就要过去,最后还是独自回到简陋的柴门,陷入一片寂静。

逐句剖析

"日落原野晦":太阳落山后,田野变得昏暗,

"天寒闾市闲":天气寒冷,集市也冷清下来。

"牛羊远陂去":牛羊朝着远处的山坡走去,

"鸟雀空檐间":鸟雀在空荡荡的屋檐间栖息。

"凭高植藜杖":我登上高处,拄着藜杖,

"旷目瞻前山":放眼远望前方的山峦。

"垄麦风际绿":田垄上的麦子在风中泛起绿色,

"霜鸦村外还":傍晚时分,乌鸦顶着寒霜飞回村外。

"禾黍日已熟":庄稼已经成熟多日,

"杯酒聊开颜":姑且饮上一杯酒,舒展一下愁颜。

"酣歌岁云暮":纵情高歌时,一年眼看就要过去,

"寂寞向柴关":最后还是独自回到简陋的柴门,陷入一片寂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冬归襄城弊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七言排律,收录于《欧阳修全集》。此诗以“日落原野晦”和“鸟雀空檐间”等生动意象,勾勒出襄城初冬时分的萧瑟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归乡后的心境显得尤为复杂,既有“杯酒聊开颜”的闲适自得,又夹杂着“寂寞向柴关”的孤寂落寞。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禾黍日已熟”这一描写,在元代词作《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中被巧妙地选作对比意象,用以展现“禾黍”在不同语境下所蕴含的田园丰足与故国悲思的鲜明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039年6月,欧阳修得以复职,便将母亲和妹妹从襄城的旧居接到南阳一同居住。当初冬来临,欧阳修再次前往襄城,将自家的田产和宅院托付给信任的邻居代为照看。在这次重返襄城的行程中,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初冬归襄城敝居》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也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对襄城旖旎风光的田园风景的赞歌,更是欧阳修心中对那片土地深沉情感的流露。

2. 写作手法

环境描写:​​“日落原野晦”以“日落”“原野晦”点明时间(黄昏)与光线(昏暗),奠定整体基调,夕阳沉落,广袤的田野被暮色笼罩,天地间一片朦胧,自带萧瑟感,渲染原野的昏暗,暗示一天的终结与自然的沉寂。借景抒情:“凭高植藜杖,旷目瞻前山。垄麦风际绿,霜鸦村外还”,诗人登高远眺,所见“垄麦风绿”是冬日里难得的生机,“霜鸦还巢”暗含归家的安定感。此时的景物带有暖意,麦田的“绿”打破了冬日的单调,寒鸦归巢暗合诗人“归乡”的处境,景中透出对田园生活的片刻舒展。白描:“牛羊远陂去,鸟雀空檐间”以“牛羊”“陂”直接呈现牧群归牧的动态画面,“空檐”二字点出屋舍人迹罕至,“鸟雀”栖息的细节强化了环境的冷清,未加任何修饰词,却暗示了乡村生活的日常性与冬日的寂寥。

3. 分段赏析

“日落原野晦,天寒闾市闲”,开篇两句便勾勒出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象。夕阳西下,广阔的田野变得昏暗,寒冷的天气让街巷集市都安静下来。“晦”字点出光线的暗淡,“闲”字写出环境的寂静,从自然到人事,共同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牛羊远陂去,鸟雀空檐间”,继续描绘乡村景致。牛羊朝着远处的山坡走去,渐渐远去;鸟雀在空荡荡的屋檐下栖息。“远陂去”写出牛羊的动态和距离感,“空檐间”则以“空”字突出屋檐的冷清,与鸟雀的栖息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冬日乡村的空旷。“凭高植藜杖,旷目瞻前山”,视角转向诗人自身的动作。他登上高处,拄着藜杖,放眼远望前方的山峦。“植藜杖”的细节刻画,既表现出诗人观景时的姿态,也暗含着他乡居生活的闲适与从容;“旷目瞻前山”则写出他远眺时的开阔视野,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做了铺垫。“垄麦风际绿,霜鸦村外还”,写诗人登高所见的田园画面。田垄上的麦子在风中泛起绿色,带着寒霜的乌鸦从村外飞回。“风际绿”写出麦田在风中的动态和生机,为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霜鸦还”则以寒鸦归巢的景象,呼应了乡村的宁静,也暗含着时光流逝的意味。“禾黍日已熟,杯酒聊开颜”,由景及情,写到乡村的丰收和诗人的感受。庄稼已经成熟多日,诗人饮上一杯酒,暂且舒展愁颜。“禾黍熟”是丰收的景象,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杯酒开颜”则写出了丰收带来的片刻喜悦,情感由之前的寂静转向一丝轻快。“酣歌岁云暮,寂寞向柴关”,最后两句收束全诗,情感又归于沉静。纵情高歌时,感叹一年即将过去,最终还是在寂寞中回到简陋的柴门。“岁云暮”点明时光的流逝,带有淡淡的怅惘;“向柴关”的动作和“寂寞”的心情相呼应,将诗人独处乡居的孤寂感推向深处,也让全诗的情感更显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夜宿中书东合》

下一篇:宋·欧阳修《寒食值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