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g
shān
liù
·
·
shí
pí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shí
píng
yún
wài
shí
jiǔ
rén
xíng
lái
xié
jiǔ
zuì
xià
kàn
qiān
fēng
qiū
yuè
míng

译文

石屏风高高地矗立在浮云之外,石路上很久都没有人走过了。我带着酒来到这里,醉倒在石屏下,躺着欣赏那千山万峰在秋月的照耀下一片明亮。

逐句剖析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屏风高高地矗立在浮云之外,

"石路久无人迹行":石路上很久都没有人走过了。

"我来携酒醉其下":我带着酒来到这里,醉倒在石屏下,

"卧看千峰秋月明":躺着欣赏那千山万峰在秋月的照耀下一片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琅琊山六题·石屏路》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琅琊山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对石屏和石路的描写,展现了琅琊山的幽静与超然。石屏高耸云端,石路久无人迹,诗人携酒醉卧其下,欣赏千峰秋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前两句“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描绘了琅琊山的幽静与超然,石屏高耸云端,石路无人,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意境。后两句“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诗人醉卧山间,欣赏秋月,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欧阳修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其艺术风格质朴自然,体现了欧阳修独特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琅琊山六题·石屏路》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琅琊山的石屏和石路的景色,以及诗人在山中的感受。诗中通过对石屏高耸云端、石路无人迹的描写,展现了琅琊山的幽静与超然。诗人带着酒来到石屏下,醉卧其中,欣赏秋月下的千峰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中诗人将“石屏”高耸云端的超然与“石路无人迹”的荒凉形成对比,突出了琅琊山的宁静与人迹罕至的氛围,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远离。借景抒情:“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诗人通过对石屏、石路、秋月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卧看千峰秋月明”一句,通过描绘诗人在自然中的惬意,抒发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3. 分段赏析

首句:“石屏自倚浮云外。”诗人以“石屏自倚浮云外”开篇,描绘了石屏高耸入云的景象,仿佛与天外的浮云相依。这种描写赋予了石屏一种超然的气质,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宁静。次句:“石路久无人迹行。”进一步描绘了石屏路的荒凉与幽静。诗人通过“久无人迹”强调了此地的清幽,与尘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我来携酒醉其下。”诗人带着酒来到石屏下,选择在此处醉卧。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表达了他远离尘世、享受宁静的心境。末句:“卧看千峰秋月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醉卧石屏下,仰望千峰与秋月,画面宁静而美好。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清明赐新火》

下一篇:宋·欧阳修《送杨辟秀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