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生涯傍海涯":世世代代在海边讨生活,
# 海涯:海水之边。,傍:依靠。,生涯:生活,过日子,含有用什么方法谋生的意思。
"两三间屋盖芦花":只有两三间小屋,屋顶上盖着雪白的芦苇。
# 芦花:这里即指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夏秋开小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可他们的胸怀无比豁达开朗。夜晚归来,在灯前笑着对客人说,
"明月随船送到家":瞧,是明月伴着小船,一路把我送回家的。
唐代诗人
郭震(656~713),唐代诗人。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咸亨进士,授通泉尉。神龙年间,历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先天元年,为朔方军大总管,翌年六月,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工诗能文,现存诗歌多为咏物诗,几乎都为托物言志之作,所作《宝剑篇》,为初唐七古名作。其诗语意豪迈,也善乐府短歌。《全唐诗》存其诗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生活诗。借渔家清贫艰苦的生活境况和他们乐观豁达的言行景象,写出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倾慕,以及渔家质朴悠然与世俗算计的对照。
2. 写作手法
反衬:“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四句中,渔民们世代傍海而居,住着芦花覆顶的简陋居所,却难掩其“灯前笑说”的豁达从容。这种质朴悠然的生活状态反衬出世俗社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凸显渔家精神的珍贵,也含蓄表达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白描: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渔家生活场景。如“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短短两句,便清晰度展现出渔家世代临海而居的生存状态和简陋质朴的居住环境,自然真实,使读者如临其境。
3. 分段赏析
诗歌前两句着重凸显渔家生活的贫寒境况。首句描绘渔民世代依傍海涯为生的清苦,两个“涯”字巧妙呼应,既串联起生涯与海涯,又使音节朴实流畅,于质朴中见匠心。次句点明渔民仅居两三间草屋,屋顶覆以水边芦花,既展现其生活简陋,又暗示住房就地取材,颇具“海涯”地域特色。后两句刻画了主人“渔民”归航后与客人(作者)交谈的场景。夜晚归来,渔民在灯前笑意盈盈地向留宿客人讲述:明月相伴,一路随船将其护送回家。从渔民的笑容与言语中可见,尽管出海捕鱼艰辛,他却能于苦中寻乐,对这漂泊的捕鱼生活怀抱着惬意与享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渔民乐观豁达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浅白如话、自然流畅,于寻常生活场景中提炼诗意,寥寥数笔便勾勒出鲜活真实的渔家生活图景。诗歌虽然没有直接描绘渔人与作者的对话场景,仅凭借短短四句,却将渔人对当下生活的热爱与满足,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生动展现于读者眼。
# 渔人回家后,在灯前笑着告诉宿夜的客人:是一天明月伴送他到家的。对于一个有才能的诗人来说,往往海滨小步渔村一宿,亦能写出一首好诗。
不详古典文学家金性尧《宋诗三百首》
# 郭震的诗,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且都是绝句。从前一首《纸窗》和这一首《宿渔家》来看,题材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细微琐事。然而,诗人能从细微处落笔,写出生活情趣。本篇语言浅显晓畅,“明月随船送到家”一句,就如白话。前面两句突出生活的贫寒,后面两句则写出他们乐观开朗的襟怀,诗人对渔家的仰羡尽在不言之中渔民的纯朴悠闲又反衬出世俗社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此这首小诗含义深远,仿佛一枚橄榄,耐人回味。
不详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范能船、朱晓松《宋诗精华》
上一篇:宋·杨无咎《忆秦娥·情难足》
下一篇:宋·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