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新阳生翠琯":正月里新生的阳气使翠琯有了生机,
# 翠琯:玉制或竹制的用以预测节气的律管。
"花苞柳线春犹浅":花苞和柳线显示春天还尚显稚嫩。
"帘幕千重方半卷":千层帘幕刚刚卷起一半,
"池冰泮":池塘里的冰融化了,
"东风吹水琉璃软":东风吹拂着水面像琉璃一样柔软。
# 琉璃:一种釉料,用于涂饰砖瓦等。多黄色或绿色。
"渐好凭阑醒醉眼":渐渐适合凭栏远眺以清醒醉眼,
"陇梅暗落芳英断":田垄边的梅花悄然飘落,芬芳的花瓣断绝。
# 陇:通“垄”,田垄。
"初日已知长一线":初升的太阳已表明白昼长了一线,
# 长一线:春天白昼渐长。
"清宵短":清朗的夜晚短暂,
"梦魂怎奈珠宫远":梦魂怎奈何珠宫那样遥远。
# 珠宫:水中龙官。
"京本《时贤本事曲子后集》云":京本《时贤本事曲子后集》说:
"欧阳文忠公":欧阳文忠公,
"文章之宗师也":是文章领域的宗师啊。
"其于小词":他在小词(创作)方面,
"尤脍炙人口":尤其脍炙人口。
"有十二月词":有《十二月词》(这组作品),
"寄渔家傲调中":寄在《渔家傲》词调里,
"本集亦未尝载":他的文集里也未曾收录,
"今列之于此":现在把它列在这里。
"前已有十二篇鼓子词":此前已经有十二篇鼓子词,
"此未知果公作否":这(《十二月词》)不知果然是欧阳公所作吗。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风格的词,也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介绍了欧阳修对早春景致的刻画,描绘了正月新阳、花苞柳线、池冰融化、陇梅飘落的景象,体现了作者醉醒间的情感转换,营造了早春淡远又带怅惘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因时空阻隔而生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初日已知长一线”与“清宵短”,将正月里白天变长的景象和夜晚变短的情况进行对比,清晰突出了早春时节昼夜时长的变化特点,让时节特征更鲜明。
3. 分段赏析
上片“正月新阳生翠琯”,此句写正月里新生的阳气使翠琯有了生机,“翠琯”点明与节气相关的律管,开篇即点出正月的时令特点,为全词奠定初春的背景基调,让读者感受到新春伊始的气息。“花苞柳线春犹浅”,描绘出花苞初绽、柳条如线的景象,“春犹浅”点明春天刚刚到来,景致尚显稚嫩,细腻地展现了初春的朦胧之美,体现出作者对初春细微变化的观察。“帘幕千重方半捲”,写出层层帘幕刚刚卷起一半的状态,既暗示了天气初暖人们渐开帘幕的情景,又为后文描写室外景色做了铺垫,营造出一种含蓄的氛围。“池冰泮”,仅三字写出池塘里的冰开始融化,简洁明了地表现出初春气温回升的特点,是春天到来的具体标志之一,让读者感受到冬去春来的变化。“东风吹水琉璃软”,以琉璃比喻被东风吹拂的春水,写出水的清澈与柔软,将无形的春风和春水具象化,生动展现了初春水面的温柔灵动。下片“渐好凭栏醒醉眼”,写渐渐适合凭栏远眺以清醒醉眼,暗示天气转好,人们更愿户外活动,过渡到下片的抒情,体现出由景及人的自然衔接。“陇梅暗落芳英断”,描写田垄边的梅花悄然飘落,花瓣凋零,既写出初春梅花将尽的景象,又略带一丝惋惜,为词增添了淡淡的怅惘。“初日已知长一线”,点出初春白昼渐长的特点,这一细微变化的描写,体现出作者对时令的敏感,也暗示着春天的脚步在慢慢推进。“清宵短”,直接写出清朗的夜晚变得短暂,与“白昼渐长”相呼应,进一步强调时令变化,同时为后文的怅惘之情做铺垫。“梦魂怎奈珠宫远”,以梦魂难以到达遥远的珠宫作结,抒发了一种怅惘之情,将抽象的思绪化为具体的感叹,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微妙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