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初入九重城":当初我作为低级官吏进入京城,
# 九重城:指京城。,青衫:低级官吏的服色。
"结友尽豪英":结识的朋友都是英雄豪杰。
# 豪英:英雄豪杰。
"蜡封夜半传檄":起草重要文书,
# 传檄:传送文书。,蜡封:用蜡封固的文书,保密性强。
"驰骑谕幽并":用蜡封固并连夜友送,骑着马奔驰传告中原人们。
# 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谕:告诉,传告。
"时易失":时机容易失去,
"志难城":壮志难酬,
"鬓丝生":两鬓已生白发。
"平章风月":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
# 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弹压江山":指点山川,
# 弹压江山:指点山川。
"别是功名":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上片回忆往昔,词人以“青衫初入九重城”起笔,讲述自己初入京城时的情景,结识的皆是英雄豪杰,且忙于传递军事文书,反映出当时积极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下片回到现实,“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点明时机逝去,壮志未酬,自己已生华发。如今只能“平章风月,弹压江山”,看似悠闲,实则是无奈之下的自我解嘲。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描绘早年在京城的豪情壮志与积极的政治生活,下片叙述晚年壮志未酬、只能品评风月的无奈,今昔对比鲜明,突出了词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反语:下片中“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一句,以看似旷达的语言,实则表达了内心的愤懑和对现实的不满,深化了情感表达。记叙:通过叙述早年入仕京城的经历,如结交豪英、传递文书等,以及晚年的生活状态,使读者更易理解词人情感变化的缘由。
3. 分段赏析
上片“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词人回忆初入京城时,身着青衫,结交的都是英雄豪杰。半夜还在传递用蜡封的紧急文书,骑马传告中原地区,展现出当年意气风发、积极投身国事的状态,也反映出当时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的鼓舞人心的政治形势。下片“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语气陡然转折,感慨时光流逝,收复中原的时机错失,自己壮志未酬却已鬓生白发。“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则以反语和自嘲的方式,表面说品评风月、指点江山是另一种“功名”,实则抒发了不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的无奈与愤懑。
4. 作品点评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是陆游词作中的佳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从内容上看,它真实地反映了陆游一生渴望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怀以及理想破灭后的痛苦与无奈,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在艺术手法上,对比、叙事、反语等手法的运用娴熟自然,使情感表达层层递进且富有张力。全词率意而写,不假雕琢,却语明情真,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既展现了陆游豪放的词风,又体现了他细腻的情感世界,是研究陆游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作品。
# 雄慨处似东坡,此作颇近之。
明杨升庵《杨升庵集》
# 豪气霜横,逸情云上。风月江山三语,尤峭劲有味。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下一篇:宋·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