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òng
yuàn
yuè
jìn
shì
jiù
shì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àn
fén
xiāng
nuǎn
chuī
qīng
guǎng
广
tíng
qīng
xiǎo
qún
yīng
huá
zhàn
shì
xián
méi
yǒng
xià
chūn
cán
shí
shēng
xiāng
xiàn
xián
xiān
xíng
cháo
tíng
liè
jué
dài
gōng
qīng
cán
shuāi
bìng
xīn
shén
hào
lài
yǒu
qún
gōng
jiàn
cái
jīng

译文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间没有喧哗吵闹,考场氛围犹如战士上阵杀敌前庄严肃穆,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以后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逐句剖析

"紫案焚香暖吹轻":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

# 暖吹:暖风,指春风。,紫案: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殿。

"广庭清晓席群英":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 席:犹言列坐。

"无哗战士衔枚勇":举子间没有喧哗吵闹,考场氛围犹如战士上阵杀敌前庄严肃穆,

#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穆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下笔春蚕食叶声":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乡里献贤先德行":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

# 先德行:以德行为先。,献贤:献举人才。,乡里:犹言郡县。

"朝廷列爵待公卿":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 公卿:公卿:指执政大臣。,列爵:分颁爵位。《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

"自惭衰病心神耗":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

# 耗:无,尽。,衰病:衰弱抱病。

"赖有群公鉴裁精":以后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 鉴裁: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鉴:一作择,又作识。,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赖:幸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嘉祐四年(1059年)。该诗以礼部考场为背景,描绘了科举考试的庄重场景与考生奋笔疾书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朝廷选拔贤才的欣慰与期待。首联通过“焚香”“暖吹”等意象渲染考场肃穆氛围,颔联以“春蚕食叶声”比喻考生专注答题的状态,形象而贴切。颈联升华主题,阐述科举选拔对国家的重要性,尾联则流露诗人年老体衰的感慨,同时寄托对同僚识鉴能力的信任。全诗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将考场实景与政治理想结合,既呈现了宋代科举制度的风貌,也体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坛领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语言凝练而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是欧阳修于嘉祐四年(1059年)所作。宋初沿袭五代余习的文风积弊已久,文章多刻意雕琢且过度讲究骈偶,空洞无物,这种不良文风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切担忧,欧阳修便是其中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担任贡举主考官,毅然大力推行文风改革,期望能扭转这一局面。他坚决淘汰那些文风奇涩、雕琢过度的文章,这一举措触动了众多举子的利益,引发应试举子的强烈反对,甚至有人在街头闹事,拦住欧阳修的马头哄闹。然而,欧阳修秉持坚定的信念,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革新理念。到了嘉祐四年,欧阳修再次参与进士考试相关事务,此时的考场已与往昔大不相同。他亲眼见证了许多优秀人才参与考试,感受到考场庄重肃穆的氛围以及考生们全神贯注、奋笔疾书的专注认真。目睹这人才济济的热闹场景,欧阳修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创作了此诗,用以记录当时的情景与自己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是一首写科举考试的七言律诗,描绘了礼部贡院中进士们应试的肃穆场景与朝廷选拔人才的庄严氛围。诗中通过焚香、清晓、群英等意象,营造出考场安静而充满生机的气氛,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选贤任能的重视与自身作为考官的责任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下笔春蚕食叶声”,将考生们下笔答题的声音比作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考场内考生们专注答题、笔不停歇的状态,让读者如闻其声,感受到考场的紧张与静谧氛围。细节描写:“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通过对“紫殿焚香”这一细节描写,渲染出考场庄严肃穆且带有神圣气息的氛围,体现出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里“下笔”这一细节,精准捕捉考生答题动作,展现出考生们认真专注的状态,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勾勒出一幅宏大庄重的画面。“紫案”点明考场的尊贵,“焚香”营造出清幽祥和的氛围,既驱散异味,又增添祥瑞与肃穆之感。“暖吹轻”描绘微风轻拂的姿态,在这轻柔风中,“广庭”之上,众多英才齐聚。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展现科举考试的重要与庄严,为全诗奠定沉稳大气的基调。颔联视角转向考生。清晨,考生们井然有序地进入考场,场面安静如战士衔枚潜行,毫无喧闹,凸显出考生们的严肃认真。当试题下发,“下笔”瞬间,沙沙作响,诗人将其比作春蚕嚼食桑叶,生动描绘出考生们专注答题的状态。这一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考场内紧张而静谧的氛围。颈联阐述科举考试的深层意义。在地方,选拔贤才以德行为首要标准,体现对人才品德的重视。而朝廷设立爵位,正等待这些通过科举选拔的杰出人才,他们将成为国家的公卿栋梁,肩负治理天下的重任。诗人目睹考场中的才俊,感慨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此联将诗歌意境从考场扩展到国家层面,升华了主题。尾联以自谦之语收束。欧阳修自觉身体衰病,精力不如从前,面对选拔人才的重任,心中略有忐忑。但他随即笔锋一转,将希望寄托于同僚,相信他们凭借精准的识鉴能力,定能选拔出真正的英才。这一句既展现欧阳修的谦逊品格,又表达对同僚的信任,同时体现他对科举选拔人才的高度责任感,为全诗画上深沉而温暖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科举考试的庄严氛围与士子奋笔疾书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与为国选才的使命感。诗中“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一句,以战士喻士子,以春蚕喻笔耕,形象鲜明。全诗意蕴深厚,既展现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历史风貌,也彰显了诗人作为考官的严谨态度与责任感,颇具文学与历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篇“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二句最为警策。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 三四写举子作文情状,生动。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白发丧女师作》

下一篇:宋·欧阳修《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