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迁谪厌荆蛮":我已经被谪居在这里多年了,实在是对这荆蛮之地感到厌倦,
"惟有江山兴未阑":只有这里的山水还能让我兴致不减。
"醉里人归青草渡":我醉意朦胧中仿佛看到有人回到了青草渡口,
"梦中船下武牙滩":在睡梦中好像感觉到船正顺流而下经过武牙滩。
"野花零落风前乱":野花在风中纷纷飘落,一片凌乱,
# 乱:一作舞。,落:一作乱。
"飞雨萧条江上寒":飞洒的雨点使江面显得格外萧条、寒冷。
"荻笋时鱼方有味":这里的荻笋和时鲜的鱼正鲜美可口,
"恨无佳客共杯盘":只可惜没有好友与我一起共享这美味佳肴。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诗人直接倾诉自己历经多年贬谪后对所处荆蛮之地的厌烦,同时表明只有江山之景能让自己兴致不减,直白地展现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迁谪境遇的不满,又有从自然中获得慰藉的欣喜。借景抒情:“野花零落风前乱,飞雨萧条江上寒”,描绘了野花在风中凌乱飘落、江上飞雨带来寒冷萧条的景象。诗人借这衰败、凄凉的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与愁苦,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虚实结合:“醉里人归青草渡,梦中船下武牙滩”,“醉里”“梦中”所描绘的场景是虚写,是诗人在醉梦状态下的想象之景。而整首诗又立足于诗人真实的迁谪生活这一现实,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既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的不如意只能在醉梦寻求解脱,又增添了诗歌的朦胧感和艺术感染力。对比:“荻笋时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以当地荻笋和时鱼的鲜美可口与无人共赏形成对比。美食的美味突出了诗人此刻的孤独寂寞,进一步展现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凄凉心境,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象征:“野花零落风前乱”,“野花”象征着美好事物,而“零落”“乱”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诗人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诗人借助“野花”这一形象,将抽象的情感和境遇具象化,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2. 分段赏析
首联“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诗人直言自己已经历多年的迁谪生活,对荆蛮之地感到厌倦,唯有这里的江山景色能让自己兴致不衰。“经年迁谪”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困境和心境,多年的贬谪生活让他内心充满了抑郁和不满。“厌荆蛮”三个字鲜明地表达出他对所处偏远之地的厌烦情绪。而“惟有江山兴未阑”则笔锋一转,在一片压抑中出现了一丝亮色,表明尽管对环境不满,但大自然的美景仍能给他带来一些慰藉,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既愁苦又有一丝超脱的基调。颔联“醉里人归青草渡,梦中船下武牙滩”描绘了诗人醉后和梦中的情景,醉意朦胧中仿佛看到有人回到青草渡口,睡梦中感觉船顺流而下经过武牙滩。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氛围。“醉里”“梦中”两个词,将现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暗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只能在醉梦之中寻找片刻的解脱和安宁。“人归青草渡”,或许蕴含着诗人对归乡或回归正常生活的一种渴望;“船下武牙滩”则有一种顺流而下、漂泊不定的感觉,象征着诗人自己的人生如同这行船一般,在命运的洪流中起伏不定,身不由己。颈联“野花零落风前乱,飞雨萧条江上寒”描写了眼前的实景,野花在风中纷纷飘落,一片凌乱,飞洒的雨点让江面显得格外萧条、寒冷。这是典型的借景抒情。“野花零落”描绘出一种衰败、凋零的景象,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也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命运的坎坷和人生的失意。“风前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凌乱和无序的感觉,仿佛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如这野花一般,被命运的风吹得七零八落。“飞雨萧条江上寒”,雨是“飞雨”,给人一种飘忽不定、冷冽的感觉,“萧条”则直接点明了环境的冷落和孤寂,“江上寒”不仅是写江水的寒冷,更是诗人内心寒冷的外化,通过对风雨交加、江面寒冷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凄凉、愁苦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尾联“荻笋时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诗人说这里的荻笋和时鲜的鱼正鲜美可口,只可惜没有好友与自己一起共享。前一句“荻笋时鱼方有味”,从味觉的角度写当地的物产之美,似乎在这愁苦的氛围中出现了一丝生活的亮色。然而,紧接着“恨无佳客共杯盘”,一个“恨”字将这种美好的感觉瞬间打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美食当前,却无人分享,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在贬谪生活中的凄凉与无奈,与前面的写景、抒情相呼应,将诗人那种既厌倦现状又无法排遣孤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上一篇:宋·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
下一篇:宋·欧阳修《雨中独酌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