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绿
zhú
táng
yǐ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xià
huáng
jiě
tuò
yīn
jiā
jiū
zhāi
gōng
tuì
退
xuān
xiāo
qīng
kuàng
zhí
jiā
yuè
cuì
shù
hǎo
niǎo
míng
yǎo
yǎo
fāng
zūn
yǒu
jiǔ
měi
zhuó
wéi
yǐn
xiān
cháng
yáo
rén
shēng
zàn
bié
qín
chǔ
shàng
lèi
xiāng
pān
yāo
kuàng
jué
nǎi
yǒng
shǐ
使
yōu
mèng
hèn
péng
hāo
bié
jiā
shí
liǔ
dōng
fēng
gāo
chǔ
xiāng
liú
zhì
‌yì‌
qiān
guī
lái
luò
jìn
táo
cán
huā
gòng
kàn
dōng
fēng
sòng
shēng
áo
áo
luò
chí
jiàn
qīng
chūn
bái
yáng
dàn
yǒu
fēng
xiāo
xiāo
yáo
huáng
wèi
kāi
jué
chéng
hèn
líng
diāo
liú
huā
zuì
wǎn
jīn
yòu
chāi
hóng
绿
diǎn
zhuì
qún
yāo
nián
fāng
zhuǎn
xīn
zhuǎn
hǎo
shì
zhě
shēng
yáo
shēng
běn
shì
shào
nián
cuō
jiǎo
zhēng
xióng
háo
qiān
bān
xīn
xiàng
xià
diǎn
cuàn
jiē
cháo
cáo
lái
gòng
zuò
shuō
jīn
fēn
fēn
luò
jìn
zhǔ
máo
wān
gōng
huò
shè
shí
yòu
zuì
zhǎn
jīng
jiāng
jiāo
yán
gāng
zhù
xīn
ěr
róu
ruǎn
wèi
zhī
gāo
wén
zhuāng
shēng
shàn
píng
lùn
áo
yōu
cóng
zhōng
lái
qiǎn
qiáng
kòu
fǒu
náo
náo
rén
zhě
xiàng
nǎi
ěr
qíng
zhī
suǒ
zhōng
kuàng
cáo
chóu
tián
xiōng
zhōng
ruò
shān
suī
qiáng
yǐn
jiāo
nǎi
pàn
yīng
zhuàng
yǒu
hèn
xiāo
yòu
wén
shuō
shēng
miè
wèi
ruò
mèng
huàn
pào
qián
yǒu
wàn
hòu
wàn
shì
zhōng
shì
diāo
láo
ān
lèi
zhù
shuǐ
zēng
tāo
tāo
lái
shì
nài
yǐn
zūn
zhōng
láo

译文

夏竹脱壳,树枝纠结,浓荫笼罩,公事之余,闲卧书斋,无人喧扰。天气清明和暖,月儿也美好,葱翠的树林中,还有悦耳的啼鸟。斟一杯美酒,芳香扑鼻,为什么不饮,却唱起衰伤的歌谣。人生短暂的离别,客居两地,尚且手拉着手,泣泪滔滔。何况这是永别,再无见面之日,今后只有幽梦遗恨,聚满你的坟梢。想起我骑马离家时,杨柳夹道,东风含笑。楚乡逗留,迢迢千里,回家来已是桃李尽凋。满地残红已不能共同观赏,只有即将消逝的东风伴我哀嚎。洛阳池再不见青春的颜色,只见那坟上白杨随风飘摇。名贵的牡丹已依次开过,完全凋零,不知不觉都成了我的烦恼。晚开的榴花现在又吐艳,红红绿绿,宛如你生前的裙袍。暮春刚过,物色日新,越来越好,可是你呀,离开我的日子又增了不少。想起我本来就年少气盛,打磨牙角,锋芒毕露,喜争雄豪。从司马迁、班固到刘歆、刘向,都曾挥笔评点,议论讽嘲。客人来同坐一起,评今论古,拂尘,指点是非,落尽塵毛。也想学李广乘夜弯弓射石虎,又想学周处乘醉斩杀荆江蛟。自称胸中充满阳刚之气,为何这样儿女情长,绵软如脂膏?我听说庄子善于等是非,忘物我,时吐宏论,诘屈整牙,文思奇妙。死了妻子,排除不掉心中烦恼,强作无事,鼓盆作歌,絮絮叨叨。他那样矿达的人都不免如此,像我这样多情的人更难免衰悼。胸中愁闷堆积如山,借酒浇愁山越高。可知自古以来英雄壮气,碰上这种事也悲痛难消。又听说佛门之人谈生死,认为生死存亡如梦幻水泡。过去未来都有千秋万代,人生一世转瞬即消。怎能让泪水洒满床榻,将心中的悲痛化作浊浪滔滔。生离死别,自古以来无可奈何,还不如浊酒自期,把一切忘掉。

逐句剖析

"夏篁解箨阴加樛":夏竹脱壳,树枝纠结,浓荫笼罩,

# 篁:竹林。

"卧斋公退无喧嚣":公事之余,闲卧书斋,无人喧扰。

"清和况复值佳月":天气清明和暖,月儿也美好,

# 清和:原指气候清明和暖,古人以初夏四月为清和之月。

"翠树好鸟鸣咬咬":葱翠的树林中,还有悦耳的啼鸟。

# 咬:咬咬,像鸟鸣声。

"芳尊有酒美可酌":斟一杯美酒,芳香扑鼻,

"胡为欲饮先长谣":为什么不饮,却唱起衰伤的歌谣。

# 谣:歌;长谣,就是长歌。

"人生暂别客秦楚":人生短暂的离别,客居两地,

"尚欲泣泪相攀邀":尚且手拉着手,泣泪滔滔。

# 邀:有求的意思。夫妻间暂时分别,还要哭哭啼啼拉住不放,求其不要离开或早日回家。,攀:两手拉住。

"况兹一诀乃永已":何况这是永别,再无见面之日,

# 永已:永往,就是永别的意思。

"独使幽梦恨蓬蒿":今后只有幽梦遗恨,聚满你的坟梢。

# 蓬蒿:指坟上的野草。

"忆予驱马别家去":想起我骑马离家时,

"去时柳陌东风高":杨柳夹道,东风含笑。

# 柳陌:两旁种有垂柳的街道。

"楚乡留滞一千里":楚乡逗留,迢迢千里,

"归来落尽李与桃":回家来已是桃李尽凋。

"残花不共一日看":满地残红已不能共同观赏,

"东风送哭声嗷嗷":只有即将消逝的东风伴我哀嚎。

"洛池不见青春色":洛阳池再不见青春的颜色,

# 青春色:春天大地青翠,叫青春。此时残春初夏,青色正浓。但因为心情太悲痛,看不见青色了。

"白杨但有风萧萧":只见那坟上白杨随风飘摇。

"姚黄魏紫开次第":名贵的牡丹已依次开过,

# 开次第:已先后开罢。,姚黄魏紫:当时洛阳的两种名贵牡丹。

"不觉成恨俱零凋":完全凋零,不知不觉都成了我的烦恼。

"榴花最晚今又拆":晚开的榴花现在又吐艳,

# 今又拆:指花已开可折了。

"红绿点缀如裙腰":红红绿绿,宛如你生前的裙袍。

"年芳转新物转好":暮春刚过,物色日新,越来越好,

"逝者日与生期遥":可是你呀,离开我的日子又增了不少。

"予生本是少年气":想起我本来就年少气盛,

"瑳磨牙角争雄豪":打磨牙角,锋芒毕露,喜争雄豪。

"马迁班固自歆向":从司马迁、班固到刘歆、刘向,

# 向: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下笔点窜皆嘲嘈":都曾挥笔评点,议论讽嘲。

# 嘲嘈:大声嘲笑。,点窜:断句、改错。

"客来共坐说今古":客人来同坐一起,评今论古,

"纷纷落尽玉麈毛":拂尘,指点是非,落尽塵毛。

# 麈:用马尾毛做的“拂尘”,驱赶蚊蝇用。

"弯弓或拟射石虎":也想学李广乘夜弯弓射石虎,

# 射石虎:李广的故事。

"又欲醉斩荆江蛟":又想学周处乘醉斩杀荆江蛟。

"自言刚气贮心腹":自称胸中充满阳刚之气,

"何尔柔软为脂膏":为何这样儿女情长,绵软如脂膏?

"吾闻庄生善齐物":我听说庄子善于等是非,忘物我,

"平日吐论奇牙聱":时吐宏论,诘屈整牙,文思奇妙。

"忧从中来不自遣":死了妻子,排除不掉心中烦恼,

"强叩瓦缶何譊譊":强作无事,鼓盆作歌,絮絮叨叨。

"伊人达者向乃尔":他那样矿达的人都不免如此,

# 伊人:指庄子。

"情之所锺况吾曹":像我这样多情的人更难免衰悼。

# 吾曹:我们这样的人。

"愁填胸中若山积":胸中愁闷堆积如山,

"虽欲强饮如沃焦":借酒浇愁山越高。

# 沃焦:传说中东海里的一座山。借指胸中悲痛,无论喝多少酒也浇不掉。

"乃判自古英壮气":可知自古以来英雄壮气,

# 判:原校:疑。

"不有此恨如何消":碰上这种事也悲痛难消。

"又闻浮屠说生死":又听说佛门之人谈生死,

"灭没谓若梦幻泡":认为生死存亡如梦幻水泡。

"前有万古后万世":过去未来都有千秋万代,

"其中一世独虭蟧":人生一世转瞬即消。

# 虭蟧:蝉的一种,鸣声凄厉;欧阳修自比。

"安得独洒一榻泪":怎能让泪水洒满床榻,

"欲助河水增滔滔":将心中的悲痛化作浊浪滔滔。

"古来此事无可奈":生离死别,自古以来无可奈何,

"不如饮此尊中醪":还不如浊酒自期,把一切忘掉。

# 醪:浊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绿竹堂独饮》是北宋欧阳修在明道二年初夏时在洛阳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篇描绘夏日绿竹堂清幽静谧之景,夏竹脱箨、翠树鸟鸣,营造出闲适氛围。然而,诗人并未直接饮酒作乐,而是由景及情,引发对人生离别的深沉感慨。他忆起离家远行,归来时已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生命无常之感涌上心头。诗中穿插年少时的壮志豪情,与当下的忧愁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诗人借庄生齐物与浮屠生死之论,试图排解内心愁绪,却终觉难以释怀,只能借酒消愁。整首诗以细腻笔触,将自然之景、人生经历、哲理思考与内心复杂情感交织,展现出诗人对时光、生命、离别等的深刻感悟,风格沉郁,情感真挚,具有触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诗的开篇“夏篁解箨阴加樛,卧斋公退无喧嚣。清和况复值佳月,翠树好鸟鸣咬咬”描绘出夏日绿竹堂清幽美好的景色,本应是饮酒作乐的惬意时刻,诗人却由此联想到人生的离别等愁苦之事,如“人生暂别客秦楚,尚欲泣泪相攀邀。况兹一诀乃永已,独使幽梦恨蓬蒿”。通过眼前之景引发内心复杂情感,使情感的抒发自然而深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心境的转变,从对美景的欣赏过渡到对人生的感怀。对比:诗人先回忆自己年轻时“予生本是少年气,瑳磨牙角争雄豪。马迁班固自歆向,下笔点窜皆嘲嘈。客来共坐说今古,纷纷落尽玉麈毛。弯弓或拟射石虎,又欲醉斩荆江蛟”,展现出年少时的壮志豪情与意气风发。而如今面对时光流逝、人生变故,“愁填胸中若山积,虽欲强饮如沃焦”,充满了忧愁无奈。今昔两种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岁月变迁中的心境落差,强化了诗歌中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更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与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夏篁解箨阴加樛,卧斋公退无喧嚣”此句描绘夏日绿竹堂的清幽环境。“夏篁解箨”写夏天竹子褪去笋壳,展现出竹子生长的动态过程,“阴加樛”描绘出竹子枝叶相互缠绕,形成浓密的树荫。“卧斋公退”点明诗人所处场景是办公之余在书房休息,“无喧嚣”突出环境的静谧,没有外界的嘈杂干扰,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夏日的清幽。“清和况复值佳月,翠树好鸟鸣咬咬”进一步渲染环境之美。“清和”描绘出天气清爽和畅,“况复值佳月”强调又恰逢美好的月色,给人以愉悦之感。“翠树”突出树木的葱茏翠绿,“好鸟鸣咬咬”以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增添生机,使画面动静结合,有声有色。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描写,将夏日夜晚的美好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也为下文诗人情感的转折埋下伏笔。“芳尊有酒美可酌,胡为欲饮先长谣”:前句表明有美酒可尽情酌饮,按常理应是开怀畅饮之时,然而“胡为欲饮先长谣”以反问的形式,引发读者好奇,为何诗人在这美酒当前之际,不先饮酒而是要先长声歌咏,由此引出下文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使诗歌情节产生波折。“人生暂别客秦楚,尚欲泣泪相攀邀”诗人开始抒发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人生暂别客秦楚”描述人生中常常面临如客居秦楚般的分离,强调离别之频繁与无奈。“尚欲泣泪相攀邀”生动刻画了即便只是短暂分别,人们也会不舍得落泪,相互挽留的情景,从侧面反映出离别给人带来的痛苦,引发读者对离情别绪的共鸣。“况兹一诀乃永已,独使幽梦恨蓬蒿”此句将离别的情感推向更深层次。“况兹一诀乃永已”表示这次的诀别竟是永别,加重了悲伤的程度。“独使幽梦恨蓬蒿”描绘出诗人只能在幽梦之中,怀着对逝者的遗憾,面对蓬蒿丛生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出永诀后的孤独与哀伤,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忆予驱马别家去,去时柳陌东风高”诗人回忆离家时的情景。“忆予驱马别家去”点明回忆的起点,“去时柳陌东风高”描绘出离家时,路边柳树成荫,东风吹拂的画面。“柳陌”在古代诗词中常与离别相关,这里通过对离家场景的描写,再次强化离别之情,同时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楚乡留滞一千里,归来落尽李与桃”继续叙述离家后的经历。“楚乡留滞一千里”说明诗人羁留在千里之外的楚地,突出漂泊之远。“归来落尽李与桃”写归来时,李花和桃花都已凋零,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借花开花落表达出对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感慨,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沧桑感。“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中“残花不共一日看”描绘残花难以持久观赏,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东风送哭声嗷嗷”以凄厉的哭声借东风传来,营造出一种悲痛哀伤的氛围,将诗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这种听觉描写进一步外化,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令人心碎的哭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中“洛池不见青春色”描绘洛池不再有往日青春盎然的景色,象征着时光的消逝和生命的老去。“白杨但有风萧萧”中,“白杨”常与死亡、凄凉相关联,“风萧萧”更增添了凄凉之感,营造出一种萧瑟、衰败的氛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岁月变迁、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悲伤。“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中“姚黄魏紫”指名贵的牡丹花,“开次第”描述它们依次开放,展现出花开时的繁盛景象。然而“不觉成恨俱零凋”笔锋一转,转眼间这些美丽的花朵都凋零了,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叹美好事物的消逝之快,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遗憾与怅恨。“榴花最晚今又拆,红绿点缀如裙腰”中“榴花最晚今又拆”写石榴花开放得最晚,如今也绽放了,“拆”字生动表现出石榴花绽放的动态美。“红绿点缀如裙腰”将石榴花的红与叶子的绿比作裙腰上的点缀,形象地描绘出榴花盛开时的艳丽姿态,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中增添了一抹亮色,但也更反衬出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主题。“年芳转新物转好,逝者日与生期遥”中“年芳转新物转好”描述随着时间推移,每年的芳华都在更新,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好,展现出自然的新陈代谢与生命的生生不息。然而“逝者日与生期遥”则话锋一转,想到逝去的人,他们与生存的世界渐行渐远,通过新与旧、生与死的对比,深化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予生本是少年气,瑳磨牙角争雄豪”诗人回忆自己年少时充满豪情壮志。“予生本是少年气”直接表明自己年轻时的气质,“瑳磨牙角争雄豪”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少年时如兽类磨牙争斗般争强好胜、充满雄豪之气,展现出青春年少时的意气风发,与当下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马迁班固自歆向,下笔点窜皆嘲嘈”此句体现诗人年少时对历史和文学的热爱与自信。“马迁班固自歆向”表明诗人对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的钦佩与向往,“下笔点窜皆嘲嘈”形象地写出自己下笔评论时言辞激烈,充满激情与自信,展现出少年时的轻狂与对知识、文学的热情追求。“客来共坐说今古,纷纷落尽玉麈毛”描绘诗人年少时与客人相聚谈论古今的场景。“客来共坐说今古”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交流氛围,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古今之事。“纷纷落尽玉麈毛”通过玉麈(一种拂尘,古人清谈时常执之)毛纷纷落下这一细节,侧面表现出谈论的激烈与持久,反映出诗人年少时对知识的热爱和积极交流的状态。“弯弓或拟射石虎,又欲醉斩荆江蛟”进一步展现少年时的英勇豪情。“弯弓或拟射石虎”化用李广射虎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少年时想像李广一样英勇无畏,“又欲醉斩荆江蛟”则体现出一种敢于挑战艰难险阻的决心,借两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行为,生动地刻画出少年欧阳修的豪迈气概。“自言刚气贮心腹,何尔柔软为脂膏”中“自言刚气贮心腹”表明诗人自认为内心充满刚强之气,“何尔柔软为脂膏”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自己年少时刚强性格的坚持,不理解为何要变得柔软如脂膏般懦弱,突出了少年时期的坚定与执着。“吾闻庄生善齐物,平日吐论奇牙聱”诗人提到庄子善于齐物的思想。“吾闻庄生善齐物”表明对庄子思想有所了解,“平日吐论奇牙聱”形容庄子平日言论奇特、拗口难懂,引出下文诗人对庄子思想的思考与自身情感的关联。“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诗人表达自己虽听闻庄子齐物思想,却无法排解忧愁。“忧从中来不自遣”说明忧愁从内心深处滋生,难以自我排遣。“强叩瓦缶何譊譊”用“强叩瓦缶”这一行为象征试图借敲击瓦缶发声来排遣忧愁,然而发出的声音却只是喧嚣吵闹,更增添了内心的烦闷,体现出诗人面对忧愁时的无奈与挣扎。“伊人达者向乃尔,情之所锺况吾曹”诗人感慨即便如庄子这样的达者面对情感也难以超脱,何况自己。“伊人达者向乃尔”指出像庄子这样的通达之人面对情感时也是如此,“情之所锺况吾曹”强调像自己这样的普通人,更是难以摆脱情感的束缚,突出了诗人内心忧愁的不可避免,使情感的表达更具普遍性和感染力。“愁填胸中若山积,虽欲强饮如沃焦”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忧愁之深。“愁填胸中若山积”将忧愁比作堆积如山,极言忧愁之多。“虽欲强饮如沃焦”说即便想要借酒消愁,却如同焦渴之人饮酒,无法消解内心的忧愁,生动地表现出忧愁的难以排解,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乃判自古英壮气,不有此恨如何消”诗人认为自古以来的英雄壮士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消解心中的憾恨。“乃判自古英壮气”表明诗人对自古英雄豪杰气概的判断,“不有此恨如何消”强调这种恨对于消解英雄内心情绪的必要性,体现出诗人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和面对自己的忧愁,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种寄托和合理性。“又闻浮屠说生死,灭没谓若梦幻泡”诗人提到佛教关于生死的观点。“又闻浮屠说生死”表明听闻佛教对生死的看法,“灭没谓若梦幻泡”引用佛教用语,将生死的消逝比作梦幻泡影,体现出一种对生命虚无的认知,为下文诗人的感慨做铺垫,使诗歌的哲学思考更加深入。“前有万古後万世,其中一世独虭蟧”诗人感慨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个人生命的短暂与渺小。“前有万古後万世”描绘出时间的无穷无尽,“其中一世独虭蟧”将个人的一生比作短暂的一瞬,如同虭蟧(一种小虫子,生命短暂)般微不足道,突出了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脆弱,进一步强化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安得独洒一榻泪,欲助河水增滔滔”诗人表达出内心极度的悲痛,希望自己的泪水能使河水更加滔滔。“安得独洒一榻泪”表现出诗人悲痛之深,泪水之多,“欲助河水增滔滔”以夸张的手法,将个人的悲痛与滔滔河水相联系,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内心的痛苦,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伤如滔滔江水般难以抑制。“古来此事无可奈,不如饮此尊中醪”诗人最终无奈地选择借酒消愁。“古来此事无可奈”感慨自古以来,面对生命的无常、时光的流逝等事情,人们都无可奈何。“不如饮此尊中醪”表明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能借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在无奈中透露出一种自我解脱的意味,使整首诗在深沉的感慨中落下帷幕,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五 伊川泛舟》

下一篇:宋·欧阳修《酬张器判官泛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