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青青大麦黄":小麦儿青青大麦儿黄,
# 小麦青青大麦黄:化用《汉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其获者妇与姑”,喻指缫丝是农村中妇与姑的劳作。小麦、大麦:秋麦、春麦。二者播种时间不一,成熟时间也不一样。
"原头日出天色凉":日出原野气候正凉爽。
# 天色凉:天气凉爽,正是缫丝的好时候。,日出:指天晴。,原头:原野的地头。
"姑妇相呼有忙事":姑嫂相呼一片缫丝忙,
# 有忙事:即赶趁此良好天气抓紧缫丝。,姑妇:媳妇和婆婆。
"舍后煮茧门前香":屋后煮茧屋前飘清香。
# 煮茧:蚕茧成熟,必须及时煮死蚕蛹,否则茧内蚕蛹化蛾,咬破茧而出。就不能缫丝了。
"缫车嘈嘈似风雨":缫车飞转嘈嘈似风雨,
# 嘈嘈:象声词,形容缫车在缫丝急转时发出的声响。
"茧厚丝长无断缕":茧厚丝长不断韧性强。
# 缕:这里指蚕丝。
"今年那暇织绢著":今年哪得闲暇织绸绢,
# 著:穿(衣),指穿绢衣。
"明日西门卖丝去":明日及早卖丝西门上。
# 西门:泛指卖丝交易市场。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白描:小麦青青大麦黄”“舍后煮茧门前香”,以简洁语言勾勒农村劳动场景,展现生活实态。对比:前六句丰收喜悦与末两句“卖丝完税”的无奈形成反差,揭露社会矛盾。以景衬情:“原头日出天色凉”以清新晨景反衬劳动艰辛,增强情感张力。
2. 分段赏析
《缲丝行》一二句“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以白描勾勒初夏晨景,“青青”“黄”的色彩对比点明农时,“凉”字既写天气又暗含劳动艰辛;三四句“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通过人物动作与嗅觉描写,展现煮茧缫丝的协作场景,“香”字反衬后文被迫卖丝的苦涩;五六句“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以风雨比喻机器轰鸣,动态描写中暗含丰收喜悦,“茧厚丝长”细节强化劳动成果的丰硕;七八句“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陡然转折,“那暇”与“卖丝”形成残酷对比,将劳动成果与赋税压迫直接关联,以冷峻笔触揭示封建剥削的本质,从田园之美转向社会批判,体现新乐府“即事名篇”的现实主义精神。
# 《缫丝行》这首歌行体的诗作真切地反映了从事家庭丝纺织的农村妇女的劳动生活,并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她们的剥削。这首诗的妙处不仅在于传神地描绘了妇姑缫丝的情景,还在于以此来衬托“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将反映农村织妇的辛勤劳动与揭示封建剥削结合起来。这两句与上文互相映衬,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现代南通市作家协会理事、南通市诗词协会副会长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
下一篇:宋·范成大《衡阳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