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苗五月未入土":时至五月,秧苗还未插入田中,
"行人欲行心更苦":此时我又要离去,内心更加愁苦。
# 行人:作者自指。
"路逢田翁有好语":在行路途中遇到几个种田老翁,
"竞说宿来三尺雨":他们争着告诉我,昨晚下了三尺深的透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虽然我将要离开了,闻听喜讯,眉头也舒展开了,
# 伸眉:愁眉舒展开了。
"翁皆好住莫相思":嘱咐老农好好保重,不要思念我。
"流渠汤汤声满野":听那渠水汤汤,发出的阵阵声响正回荡在原野里,
#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今年醉饱鸡豚社":想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在祭祀时一定能摆上鸡猪等祭品,祭祀结束后你们可以好好享用一番了。
# 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每年二社,即春社和秋社。社日那天,人们聚在大树下祭祀神灵,祭后大家分享祭品。这里指秋社。,豚:猪。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留别诗。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任职之地西蜀时,由秋苗未种的担忧,到听闻降雨后的喜悦,再到与田父惜别并祝福的过程,借与田父交流、对农事的关注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及与田父间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白描:“路逢田翁有好语”以简洁语言勾勒田翁争相报雨的场景,无雕饰而生动。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诗人直接道出自己在即将离开西蜀时的忧愁。五月本应是秋苗种植的时候,可因干旱,秋苗无法入土,而自己又要离开,内心痛苦不已,体现出诗人对农事和百姓生活的关切。接着“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诗人在路上遇到田翁,田翁们纷纷告诉他昨晚下了三尺深的雨。这一消息让诗人喜出望外,心情瞬间由忧转喜。然后“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即将离去,但因为这场雨也能舒展眉头了,同时嘱托田翁们好好生活,不要思念自己,展现出诗人与田父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诗人想象着渠水流动声响遍原野,今年秋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上,百姓们会有丰盛的鸡猪等祭品,能够酒足饭饱,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美好祝愿。
上一篇:宋·范成大《再游上方》
下一篇:宋·范成大《槠洲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