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ǒu
shù
zhōu
xíng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2
jiā
jiā
yuè
èr
shí
zhū
dòu
zhǔ
sháo
lǎo
chēng
fēn
kǒu
shǔ
guǐ
wén
xiāng
zǒu
chù
sōu
jiāng
xiè
guì
jiāo
zhè
táng
huá
gān
shèng
huáng
liáng
quán
jiā
tuán
luán
wǎn
fàn
zài
yuǎn
xíng
rén
liú
fēn
bǎo
zhōng
hái
qiáng
jiào
cháng
biàn
zhān
huò
zāng
xīn
yuán
tiáo
zhú
tiān
xíng
guò
lái
wàn
nián
shú
cháng
xiàng
cán
fēn
dòu
zhōu

译文

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五这天,淘洗的米粒如珍珠般与豆子同煮;用大勺子搅动铁锅按人口分粥,疫鬼闻见粥香便逃无踪迹。加入刨丝的姜、碎末的桂,再浇上蔗糖,粥滑润甘甜胜过黄粱米饭。全家团圆吃完晚饭,即便远在他乡的亲人也会留一份粥。襁褓中的孩子也被逗着尝试,剩余的粥还会分给仆役们品尝。新年阳气调和如玉烛,天行疫鬼已去,带来万千福泽;万物无病年谷丰收,人们便长久在腊月末分食豆粥。

逐句剖析

"家家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五这天,

"淅米如珠和豆煮":淘洗的米粒如珍珠般与豆子同煮;

"大杓轑铛分口数":用大勺子搅动铁锅按人口分粥,

"疫鬼闻香走无处":疫鬼闻见粥香便逃无踪迹。

"锼姜屑桂浇蔗糖":加入刨丝的姜、碎末的桂,再浇上蔗糖,

"滑甘无比胜黄粱":粥滑润甘甜胜过黄粱米饭。

"全家团栾罢晚饭":全家团圆吃完晚饭,

"在远行人亦留分":即便远在他乡的亲人也会留一份粥。

"褓中孩子强教尝":襁褓中的孩子也被逗着尝试,

"余波遍沾获与臧":剩余的粥还会分给仆役们品尝。

"新元叶气调玉烛":新年阳气调和如玉烛,

"天行已过来万福":天行疫鬼已去,带来万千福泽;

"物无疵疠年谷熟":万物无病年谷丰收,

"长向腊残分豆粥":人们便长久在腊月末分食豆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口数粥行》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绘腊月二十五家家煮豆粥的习俗,从淅米煮豆、分粥祛疫到全家团聚分粥,展现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诗中运用白描手法,如实描绘煮粥、分粥场景,又以“疫鬼闻香走”的想象增添趣味,借“新元叶气”等句表达对新年吉祥的期盼。全诗先叙事再抒情,语言质朴自然,生动记录了宋代民间腊月煮豆粥祈福的生活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聚焦煮粥分粥的过程:“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以白描手法点明时间与动作,“如珠”比喻米粒晶莹,凸显食材的珍贵与煮粥的用心;“大杓轑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则通过“分口数”的细节——按家庭成员数量分粥,既体现习俗的仪式感,又以“疫鬼闻香走”的夸张想象,暗喻粥食承载着驱邪避疫的美好愿景,将民间信仰融入生活场景。中间四句转向粥的滋味与家庭温情:“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细致罗列姜、桂、蔗糖等配料,以“滑甘无比”直接赞叹粥的香甜,“胜黄粱”则通过对比强化味觉体验;“全家团栾罢晚饭,在远行人亦留分”中,“团栾”一词勾勒出全家围坐的温馨画面,即便远行人未归也特意留粥,足见亲情的牵挂与家族观念的深厚,平凡场景中蕴含着中国人重视团圆的文化心理。“褓中孩子强教尝,余波遍沾获与臧”两句拓展画面范围:尚在襁褓的幼儿也要“强教尝”,既见长辈对后代的疼爱,也暗示习俗传承的意义;“获与臧”指家中仆役,连他们也能分享粥食,体现了传统家庭中主仆共庆的和谐氛围,打破阶层界限,传递出朴素的平等意识。诗的最后六句升华主题,转向对新年的祈愿:“新元叶气调玉烛,天行已过来万福”以“叶气调玉烛”形容气候调和,用“天行已过”含蓄表达疫病消退,“万福”二字直抒对福祉降临的期盼;“物无疵疠年谷熟,长向腊残分豆粥”则从人畜安康延伸到五谷丰登,将个人、家庭的小愿与家国的大愿结合,结尾以“长向”二字收束,既点明分粥习俗的延续性,又让整首诗在对岁岁平安的憧憬中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范氏庄园》

下一篇:宋·范成大《自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