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歌水倒流":唱一曲悲伤的歌,悲痛得仿佛能让流水倒着流,
"尊前何计缓千忧":在酒杯前,有什么办法能缓解这无尽的忧愁呢。
"事如梦断无寻处":往事像梦境中断一样,再也找不到踪迹,
"人似春归挽不留":要走的人像春天离去一样,怎么挽留也留不住。
"草色粘天鶗鴃恨":无边的草色连接着天空,杜鹃鸟的叫声里满是遗憾,
"雨声连晓鹧鸪愁":雨声一直持续到天亮,鹧鸪的啼鸣中带着哀愁。
"迢迢绿浦帆飞远":遥远的绿色水边上,船帆越飘越远,
"今夜新晴独倚楼":今夜天刚放晴,我独自靠着楼上的栏杆。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离别之时,诗人与友人共饮,最终友人的船只沿着遥远的绿色水浦扬帆远去,诗人独自倚楼远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切忧愁、对往事已逝的怅惘,以及友人离去后独自凭栏的孤独与牵挂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迢迢绿浦帆飞远,今夜新晴独倚楼”,以“绿浦”“飞帆”的远景写行人远去,以“新晴”“独倚楼”的近景写自身孤寂。帆影渐远的客观景象,与“独倚楼”的主观状态形成对照,景的“远”与情的“孤”相互映衬,将离别后的空落感融入清朗却寂寥的夜色中,余味悠长。直抒胸臆:“一曲悲歌水倒流,尊前何计缓千忧”,诗人开篇便直面离别场景,“悲歌”直接点出离别时的伤感氛围,“何计缓千忧”更是毫无遮掩地抒发内心的忧愁,将离别带来的愁苦直白地袒露出来,让读者能瞬间感受到诗人的悲愁情绪。铺陈:“草色粘天鶗鴂恨,雨声连晓鹧鸪愁”,“草色粘天”勾勒出辽阔却又苍茫的景象,无边无际的草色仿佛将离愁也拉得绵长;“鹧鸪”的叫声常含漂泊、离愁之意,“鹧鸪愁”直接将鸟类的啼鸣与离愁绑定。这些意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叠加、密集铺陈,全方位地表达出离别后的深沉愁绪,让别绪如潮水般包裹读者。
3. 分段赏析
首联“一曲悲歌水倒流,尊前何计缓千忧”,以“悲歌”开篇,直抒离别时的伤感。“水倒流”用夸张手法,写悲情感动天地,衬托出愁绪之深;“尊前”点出宴饮送别场景,“何计缓千忧”则直白表达了难以排遣的忧愁,奠定全诗悲戚基调。颔联“事如梦断无寻处,人似春归挽不留”,将往事比作“梦断”,既写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暗指与友人相处的过往已成追忆;“人似春归”以春归不可挽留喻指友人离去无法阻拦,用比喻手法强化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力感,情感深沉。颈联“草色粘天鶗鴂恨,雨声连晓鹧鸪愁”,转入写景抒情。“草色粘天”描绘出春草蔓延天际的阔大景象,却因离别蒙上凄楚感;鶗鴂(杜鹃)、鹧鸪都是叫声悲切的鸟,诗人借鸟的“恨”“愁”,将自身情感寄托于景物,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离别的哀愁,雨声连绵更添凄清。尾联“迢迢绿浦帆飞远,今夜新晴独倚楼”,写友人乘船远去,帆影渐远于绿色水滨,画面中透着不舍;“今夜新晴”与前文雨声形成对比,却难掩孤独,“独倚楼”的身影定格出送别后的怅惘,将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推向深处,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范成大《大黄花》
下一篇:宋·范成大《风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