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míng
shì
xīn
huǒ
zuò
dān
huì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2
zài
zuān
huǒ
shàng
jiā
guó
nián
duō
shē
qīng
yān
chuān
穿
liǔ
qiě
jiāng
yín
zhú
zhào
jīng
huā
xiāng
huán
bàn
zuì
xié
zhī
zhòng
bìng
yǎn
quán
hūn
zhàng
zhē
jǐn
xiù
tiān
chūn
bú‌
sàn
rèn
jiào
yán
juǎn
shā

译文

再次钻取巴地之火,依旧过着漂泊的生活,离开家乡多年,客居他乡的路途漫长。哪还能看到青烟穿过皇家园林的柳树,姑且用银烛来映照这如京城般的牡丹。女子半醉,花枝因繁茂而倾斜沉重,患病的眼睛完全昏花,仿佛被瘴雾遮挡。如锦地绣天般的春色不会消散,任凭檐下的雨裹挟着泥沙。

逐句剖析

"再钻巴火尚浮家":再次钻取巴地之火,依旧过着漂泊的生活,

"去国年多客路赊":离开家乡多年,客居他乡的路途漫长。

"那得青烟穿御柳":哪还能看到青烟穿过皇家园林的柳树,

"且将银烛照京花":姑且用银烛来映照这如京城般的牡丹。

"香鬟半醉斜枝重":女子半醉,花枝因繁茂而倾斜沉重,

"病眼全昏瘴雾遮":患病的眼睛完全昏花,仿佛被瘴雾遮挡。

"锦地绣天春不散":如锦地绣天般的春色不会消散,

"任教檐雨卷泥沙":任凭檐下的雨裹挟着泥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借清明时节试新火、赏牡丹这些节令习俗,展现出诗人客居他乡、四处漂泊的生活画面。开篇“再钻巴火尚浮家,去国年多客路赊”,诗人直接道出自己长久漂泊,远离故土的境遇。诗的中间两联,“青烟穿御柳”描绘出京城清明时,青烟袅袅穿过御柳的景象,“银烛照京花”刻画银烛辉映下京城牡丹绽放之姿。此处京城的意象与诗人客居当下的实景相对照。诗的后四句,一方面围绕于“香鬟半醉斜枝重”的宴饮场景,另一方面,“病眼全昏瘴雾遮”表达了诗人身体抱恙。如此,繁华的春色与诗人内心的愁闷思绪相互交织。结尾“锦地绣天春不散”,以浓墨重彩描绘出如锦似绣的春日盛景,与清明这一主题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节令习俗和行旅诗。这首诗通过清明试新火、牡丹会等节令活动,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再钻巴火尚浮家,去国年多客路赊”,直接抒发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愁绪。“再钻巴火”点明清明试新火的节令习俗,“尚浮家”表明自己依旧漂泊在外,居无定所。“去国年多”直接说出离开故乡多年,“客路赊”则强调客居他乡路途遥远,直白地抒发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意象组合:“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诗中“青烟”与清明试新火时燃烧产生的烟雾相关,代表着节日的氛围;“御柳”是京城特有的景象,表明京城的繁华与尊贵;“银烛”是照明之物,在这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京花”即京城的牡丹花,代表富贵和美好的。诗人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一边是想象中京城清明时节青烟缭绕御柳的景象,一边是自己客居他乡只能用银烛照着牡丹花的现实。对比:“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运用了对比手法。“青烟穿御柳”描绘的是京城清明时节的典型景象,青烟袅袅穿过御柳,展现出京城的繁华、热闹和正统的节日氛围,代表着一种理想、美好的情境;“且将银烛照京花”则是诗人客居他乡的现实场景,只能用银烛照亮牡丹花,显得较为孤寂、冷清。通过京城意象(青烟、御柳)与客居实景(银烛、京花)的对照,突出了诗人客居漂泊的无奈和对京城的思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再钻巴火尚浮家,去国年多客路赊”,诗人点明自己的处境,在清明时节再次钻木取火(巴火),却依旧过着漂泊的生活,远离家乡多年,客路漫长。颔联“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运用对比,诗人回忆在京城时清明的景象,如今无法看到青烟穿过御柳,只能用银烛来映照牡丹。通过这种今昔对比,突出漂泊之苦和对京城生活的怀念。颈联“香鬟半醉斜枝重,病眼全昏瘴雾遮”,上句描绘牡丹会上女子沉醉、花枝繁茂的热闹场景,下句则笔锋一转,写自己因病眼昏花,眼前仿佛被瘴雾遮挡,形成强烈反差,从热闹的场景过渡到自身的无奈。尾联“锦地绣天春不散,任教檐雨捲泥沙”,诗人似乎从无奈中挣脱,强调眼前牡丹会如锦地绣天,春意盎然,即使檐下有雨裹挟泥沙,也不能影响这美好的氛围,展现出一种豁达与对当下的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范成大《寒夜观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