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朝代:宋作者:张舜民浏览量:3
shuǐ
rào
bēi
tián
zhú
rào
qián
luò
jǐn
jǐn
槿
huā
yáng
niú
bèi
rén
dài
hán
liǎng
liǎng
guī

译文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逐句剖析

"水绕陂田竹绕篱":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

# 陂田:水田。

"榆钱落尽槿花稀":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夕阳牛背无人卧":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 两两:成双成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村居》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前两句“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描绘了绿水环绕田地、翠竹掩映篱笆、榆钱飘落殆尽、槿花零星点缀的静态田园风光;后两句“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刻画了夕阳下老牛缓步而行、寒鸦静立牛背的动态画面。全诗通过静景与动景的巧妙结合,营造出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却又隐含淡淡愁绪的心境,体现了宋代田园诗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画家

张舜民(1044?~?),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官襄乐令。因作诗嘲讽边事,被贬为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任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其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张舜民的诗多表现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如《打麦》描绘了农民劳作辛苦。其慷慨喜论事,善为文,南宋初晁公武谓“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代表作品有《画墁集》《孤愤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诗歌介绍了北宋诗人张舜民笔下的乡村晚景,勾勒出绿水环绕田地、翠竹掩映篱笆、榆钱飘落、槿花凋零的静谧画面,描绘了夕阳西下时老牛缓步而行、寒鸦静立牛背的悠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闲适与恬淡之情。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前两句以静景为主,“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通过流水、田地、翠竹、篱笆、榆钱、槿花等静态意象的铺陈,勾勒出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水绕陂田”与“竹绕篱”的工整对仗,更显景物之静谧。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农村秋日黄昏为背景,前两句聚焦村居近景,后两句延展至村外远景,通过意象叠加突破传统农家诗的窠臼。其成功之处在于摒弃对茅檐、桑圃等陈套的直白刻画,转而采用“以大观小”的绘画技法——首联“水田环舍,篱外竹密,院中榆钱落尽,槿花稀疏”以当句对浓缩场景,既展现晚秋水竹清华、木叶萧疏的静穆氛围,又透过环境暗示居者雅致。三四句堪称神来之笔:以“夕阳”二字统摄全局,将镜头推向原野。诗中“老牛自行归村,背立双鸦”的特写,既无牧童亦无农人,仅以牛蹄蹀躞、鸦影沉着的动态,凝练传递出“日既夕矣,羊牛下来”的亘古诗意。这种以无人之境写人、以缓动衬静寂的手法,不仅强化了田园的恬淡温馨,更在虚实间构建出如宋人小品的留白韵味。全诗虽为片段小景,因诗人兼擅绘事,选景如“疏槿”“归牛”皆具典型性,其构图近则篱落宛然,远则暮霭苍茫,色彩明暗交叠(榆钱之枯黄与槿花之残红),尤以“牛背立鸦”的焦点透视形成视觉张力,使画面兼具《诗经》的古朴与文人画的隽永。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通过远近景交替的布局手法,着重于对整体氛围的烘托渲染,运用特写式的细节刻画,呈现富有暗示性的画面效果,因而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获得极高的艺术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复《野蚕》

下一篇:宋·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