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文物旧江山":曾经经历七个朝代兴衰的文物古迹,依然点缀着这片古老的江山。
# 七朝: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此处说“七朝”系指包括南唐在内的七个朝代。
"水如天":江水浩渺,水天相接。
"莫凭栏":我满心忧愁,还是不要倚靠着栏杆远望了。
"千古斜阳":千古以来,夕阳斜照,
"无处认长安":而如今我身在江南,却无处去打听国事。
# 认:一作问。
"更隔秦淮闻旧曲":隔着秦淮河,又听到了往昔熟悉的乐曲声。
# 旧曲:南朝后主陈叔宝所制《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秋已半":秋天已经过去一半,
"夜将阑":夜晚也即将结束。
"争教潘鬓不生斑":怎么能让潘岳那样的忧愁不使双鬓生出白发。
# 潘鬓:晋人潘岳富文才,美仪容,三十岁开始有白发,后世即以“潘鬓”指中年鬓发斑白。
"敛芳颜":脸上已失去笑容。
"抹么弦":手指轻轻抹动琴弦。
# 么弦:指弹琵琶的第四弦。,抹:弹琵琶的一种手法。
"须记琵琶":一定要记住那琵琶声,
"子细说因缘":诉说的过往因缘。
# 因缘:佛家语,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及造成这种结果的条件。因此相契谓之有缘,相乖谓之无缘。,子细:即仔细。
"待得鸾胶肠已断":可等到像用鸾胶续弦那样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机会时,我的心恐怕早已破碎不堪了。
# 鸾胶:相传海上有凤麟州,州上的仙人能用凤喙麟角所煎成的膏胶结断弦,人们称这种膏为续弦胶或鸾胶。据《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西海中有凤麟洲,多仙家,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续弦胶,亦称“鸾胶”。
"重别日":到那时,再与友人分别,
"是何年":又会是何年何月。
北宋文学家、画家
张舜民(1044?~?),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官襄乐令。因作诗嘲讽边事,被贬为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任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其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张舜民的诗多表现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如《打麦》描绘了农民劳作辛苦。其慷慨喜论事,善为文,南宋初晁公武谓“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代表作品有《画墁集》《孤愤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饱含怀古伤今之情的词。词人在对历史兴亡的追思中暗含着对现实际遇的深切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人世沧桑之感与世事变迁之思。
2. 写作手法
化用:“更隔秦淮”化用杜牧《泊秦淮》诗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词人听到水上传来音乐声,感慨万千。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便写登临赏心亭时,词人遥想往昔,追怀历史,满心皆是忧国之情。“七朝”三句,描绘出词人登上赏心亭,眼前山河依旧静静矗立,往昔的那些珍贵文物却已消逝不见。七朝在此处或兴或盛、最终覆灭的历史,像画卷般在眼前铺展。宋朝灭掉南唐实现统一,可北宋后期国势却逐渐衰微。前车之鉴近在眼前,意义尤为深刻,这让词人的内心忧虑不已。尽管眼前江水浩渺无垠,水天融为一体,这般壮阔之景本应引人入胜,但词人却实在不忍凭栏远眺,心中怀古伤今的复杂情感,都凝聚在了这个“莫”字里。“千古”这两句,写斜阳映照下,那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描绘,还蕴含着对兴亡变幻的感怀。“千古”二字,更增添了几分历经沧桑的意味。词人用“长安”来指代“汴京”,一个“无处问”,将自身身在江南、心系京阙,却又因获罪被贬、无法过问国事的无奈与悲哀倾诉而出。“更隔秦淮”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意,将笔触从写情转向写景,以景寄情。与友人盘桓直至深夜,秦淮河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清冷的光辉照得人难以入眠。听到水上传来的声声乐曲,更让词人感慨万千。开篇以“更”字领起,强调前文提到的斜阳、江山已足令人伤怀,再添上这月夜、旧曲,又怎是一个“愁”字能道尽。下片,词人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为未来叹息。国事本就难以过问,而自己的命运多舛,仕途坎坷。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已双鬓斑白,笑容也从脸上消失不见。回忆起当年琵琶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仿佛在诉说自己仕途顺畅的美好过往,那是何等的惬意悠然;而如今自己正谪居贬途,又是何等的凄惨悲凉。至此,词人的失望已然达到了极点。然而,即便失望,他也没有绝望。最后三句,词人表达出期待有朝一日能被朝廷重新任用,重回京师,让仕途如断弦再次续上。但这样的希望其实十分渺茫,词人内心也明白,所以发出长叹“重别日,是何年”。这里不说重逢,而直接提及重别,其中蕴含的情感更为深沉,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上片借景收束全词,下片以情作结,字里行间满是怀古伤今之思,处处蕴含着人世沧桑的慨叹。整首词回首往昔岁月,倾吐个人身世之感,内涵丰富,感情含蓄而深沉。
# 上以景结,下以情结,写法错落有致。抒怀古之情,寓伤今之慨,多从景色描摹反映。而追溯往事,寄慨身世,则托诸琵琶弦音。婉曲蕴藉,情意深厚。
近现代学者王明孝《唐宋词鉴赏辞典》
下一篇:宋·秦湛《卜算子·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