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zhì
tóng
luò
chéng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2
zǒu
biàn
rén
jiān
xíng
nán
xiāng
fēng
bēi
huān
sān
nián
běi
méi
biān
nuǎn
wàn
西
lóu
xuě
wài
hán
bàn
bìn
shuāng
gōng
suì
yuè
réng
pīn
ròu
liǎo
zhēng
ān
yuán
yún
zhī
shì
shàng
dōng
lóu
zhí
běi
kàn

译文

走遍人间才知道行路有多么艰难,身处异乡,面对各种风物,心中悲喜交杂。过去三年我在北户梅树旁感受温暖,而如今身处万里之外的西楼,感受着塞外的寒冷。我已经做好了让白发增添、听任岁月流逝的准备,仍然愿意拼尽自己的身子骨,继续奔波在出征的路途上。不知道故乡的景物如今是什么样子,我试着登上东楼径直向北眺望,或许能一探究竟。

逐句剖析

"走遍人间行路难":走遍人间才知道行路有多么艰难,

"异乡风物杂悲欢":身处异乡,面对各种风物,心中悲喜交杂。

"三年北户梅边暖":过去三年我在北户梅树旁感受温暖,

"万里西楼雪外寒":而如今身处万里之外的西楼,感受着塞外的寒冷。

"已办鬓霜供岁龠":我已经做好了让白发增添、听任岁月流逝的准备,

# 龠:一作籥。

"仍拚髀肉了征鞍":仍然愿意拼尽自己的身子骨,继续奔波在出征的路途上。

"故园云物知何似":不知道故乡的景物如今是什么样子,

"试上东楼直北看":我试着登上东楼径直向北眺望,或许能一探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总述行路艰辛与身处异乡的复杂情感;颔联是对过往经历的具体描述,通过“北户梅暖”与“西楼雪寒”的冷暖对照,凸显出人生境遇的多变;颈联着重刻画诗人自身的状态,展现虽已两鬓斑白,却依然甘愿为岁月流逝奉献,仍要在征途中拼搏的壮志豪情;尾联写登楼北望,思念故园,借“云物”的典故抒发对家乡的牵挂和想念。全诗将羁旅之思与岁月之叹融为一体,意蕴深沉,情感真挚,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76),范成大以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的身份主政蜀地。淳熙二年(1175)隆冬,由他主持修建的铜壶阁在冬至日竣工。彼时,面对异乡的风物景致,羁旅漂泊的愁绪与对故园的深切思念交织心头,诗人挥毫写下诗篇,将满腔感慨凝于笔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诗歌通过叙述诗人四处奔波的经历,描绘不同地域的冷暖差异,以及自身的衰老状态,抒发了行路艰难、异乡风物引发的悲欢之情,还有对故园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用典:“故园云物知何似”一句,化用了《左传·僖公五年》“必书云物”之典:鲁僖公五年春季,周历正月初一,冬至。鲁僖公在太庙听政以后,就登上观台望云物,加以记载,这是合于礼的。此句化用该典故,以“故园云物”引发对故乡景色的怀念与想象,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对比:“三年北户梅边暖,万里西楼雪外寒”两句,将在北户之地,于梅花旁边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温暖,与在遥远的西楼的一派寒冷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所处环境的恶劣与艰难,以及漂泊生活之长,表达了人生境遇的多变。

3. 分段赏析

首联“走遍人间行路难,异乡风物杂悲欢”两句是全诗的开篇,总述行路艰辛与身处异乡的复杂情感。“走遍人间行路难”直抒胸臆,诗人感慨自己在世间漂泊,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一个“难”字道尽了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易。“异乡风物杂悲欢”进一步展开,诗人在异乡漂泊过程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让他既有欢乐的时刻,也有悲伤的瞬间,“杂悲欢”三字生动地描绘出其复杂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人生旅途的丰富性与曲折性。颔联“三年北户梅边暖,万里西楼雪外寒”两句是对过往经历的具体描述。“三年北户梅边暖”中,“三年”表明时间之久,诗人在北户之地,于梅花旁边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温暖,描绘出一种惬意、闲适的生活场景,可能是在某段时间内,诗人在当地度过了相对安稳且美好的时光。“万里西楼雪外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万里”突出距离之远,诗人在遥远的西楼,望见雪外的寒冷景象,暗示了其所处环境的恶劣与艰难,也反映出诗人在不同地域经历的巨大差异,冷暖对比强烈,凸显出人生境遇的多变。颈联“已办鬓霜供岁籥,仍拚髀肉了征鞍”两句着重刻画诗人自身的状态。“已办鬓霜供岁籥”,“鬓霜”形象地写出诗人随着岁月流逝,两鬓已生出白发,表明时光的无情;“供岁籥”则意味着诗人已经做好准备,让岁月如岁籥(一种计时工具,代指时间)般流逝,体现出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无奈与坦然。“仍拚髀肉了征鞍”,这里化用了刘备感叹髀肉复生的典故,诗人表示自己仍要像刘备那样,即便奔波劳累,大腿上的肉都因骑马奔波而消瘦,也要继续在征途中前行,表达出诗人为了实现理想或完成使命,不畏艰难、不懈奋斗的决心与毅力。尾联“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两句是全诗的结尾。“故园云物知何似”,诗人在历经漂泊后,心中不禁思念起故乡,不知道故乡的景象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一个“知何似”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牵挂与眷恋之情表露无遗。“试上东楼直北看”,诗人登上东楼,朝着故乡所在的北方眺望,希望能借此看到故乡的些许影子,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一动作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与诗题“冬至日铜壶阁落成”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是在铜壶阁落成之日,于楼上向北眺望故乡,在情感上给人一种收束之感,又余味无穷,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后巫山高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范成大《送李徽州赴湖北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