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xiān
·
·
huán
chú
jiē
shā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huán
chú
jiē
shān
wàng
wèi
rán
shēn
xiù
láng
shān
shān
xíng
liù
yǒu
rán
quán
shàng
zuì
wēng
tíng
wēng
zhī
zhī
xīn
zhī
jiǔ
gèng
fāng
jiā
fēng
gāo
chū
jǐng
qióng
yóu
shān
yáo
jiǔ
liè
quán
xiāng
fèi
chóu
gōng
tài
shǒu
zuì
xuān
huá
zhòng
bīn
huān
kuàng
yàn
hān
zhī
fēi
fēi
zhú
tài
shǒu
wèn
dāng
shí
tài
shǒu
wéi
shuí
zuì
wēng
shì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问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逐句剖析

"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皆:副词,都。,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望蔚然深秀":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琅琊山也":是琅琊山。

# 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山行六七里":沿着山上走六七里,

#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有翼然泉上":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

#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醉翁亭也":是醉翁亭。

"翁之乐也":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领会在心里、

# 得:领会。

"寓之酒也":寄托在喝酒上。

# 寓:寄托。

"更野芳佳木":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

#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风高日出":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景无穷也":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也":游玩的时候。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 野蔌:野菜。蔌,菜蔬的总称。,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酒洌泉香":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

# 洌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洌(liè):清澈。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沸筹觥也":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 觥:酒杯。,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太守醉也":太守喝醉了。

"喧哗众宾欢也":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况宴酣之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

# 宴酣之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非丝非竹":不在于弹琴奏乐,

# 竹:指管乐器。,丝:指弦乐器。

"太守乐其乐也":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乐,以…为乐。乐,乐事。

"问当时、":问当时的、

"太守为谁":太守是谁,

"醉翁是也":是醉翁欧阳修。

# 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所作。此词以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词中,上片开篇勾勒出环滁皆山的环境,继而展现琅琊山的繁茂秀丽,点明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更在“得之心、寓之酒”;下片聚焦人的游乐,着重描绘太守与宾客饮食的热闹,凸显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从写作手法看,虽多袭原文,但巧妙隐括,保留原文精神。上片写景,营造出清幽氛围,为下文抒情蓄势;下片叙事,生动呈现众人之乐。作品生动再现《醉翁亭记》中乐于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于隐括中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由北宋黄庭坚创作。黄庭坚创作此词,是基于对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由衷喜爱与深刻感悟。当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已广为流传,其描绘的滁州山水之美与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深入人心。黄庭坚对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与人格风范极为推崇,借“独木桥体”这一独特形式,以词的体裁再次展现《醉翁亭记》中的胜景与情怀。通过重新演绎,表达自己对欧阳修的敬仰,以及对那种闲适自在、与民同乐生活境界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以改写前人散文为题材的词。通过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内容,描绘了滁州琅琊山蔚然深秀的景色,如“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以及醉翁亭周边“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的景致,还展现了太守与众人宴游的欢乐场景,像“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表达了对滁州山水风光的赞美,对欧阳修与民同乐情怀的歌颂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化用:整首词大量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内容,如“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等,借助原典描绘出滁州的山水胜景与宴游之乐,使词的内容更具底蕴,借前人之笔抒发对滁州风光及欧阳修与民同乐情怀的情感。白描:“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简洁质朴地勾勒出太守宴请宾客时,桌上摆满山中野味、美酒清泉,众人举杯畅饮、热闹欢乐的场景,自然真切地展现宴游画面。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环滁皆山也”,直接引用欧阳修《醉翁亭记》首句,点明滁州四周环山的地理环境,营造出开阔的空间感,奠定全词描绘滁州山水的基调。“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生动展现琅琊山树木繁茂、幽深秀丽之态,让读者如临其境。“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以移步换景之法,带领读者仿佛一同沿山路前行,引出醉翁亭,其“翼然”之态跃然纸上。“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点明醉翁之乐源于内心感悟且寄托于酒,体现其悠然自得心境。“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描绘出山间野花绽放、树木葱茏,在清风高爽、旭日初升时景色美不胜收,表达对滁州山水的赞美。下阕“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简洁勾勒出众人宴游场景,山珍野味、美酒清泉,人们筹交错,热闹非凡,尽显欢乐氛围。“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刻画太守与宾客们宴酣之乐,一“醉”一“欢”,生动展现其乐融融的画面。“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强调宴游之乐并非依赖丝竹乐器,而是源自与民同乐的心境,凸显太守高尚情怀。“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以问答形式结尾,呼应前文,再次点明醉翁身份,加深读者对醉翁与滁州这段佳话的印象。整首词通过化用《醉翁亭记》内容,巧妙描绘滁州山水及宴游之欢,表达对欧阳修与民同乐精神的歌颂。

4. 作品点评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采用“独木桥体”,以“也”字贯穿全词,增强了韵律感与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该词巧妙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将散文的意境以词的形式重新演绎,既展现了滁州山水的秀丽风光,如“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又刻画了宴游的欢乐场景,使读者对《醉翁亭记》的情境有了别样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记》凡数百言,此词备之矣。山谷其善櫽括如此。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引《风雅遗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施宜生《山谷草书》

下一篇:宋·释绍昙《颂古四十八首(其十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