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塞垣路":塞外的太阳已经落下了,
# 塞垣路:边防城池。
"风劲戛貂裘":狂风呼啸地袭卷着人们身着的战袍。
# 戛:敲击。
"翩翩数骑闲猎":几位兵士带着弓箭,
# 翩翩:轻快地来往奔驰。
"深入黑山头":策马深入黑山头。
# 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
"极目平沙千里":极目远眺,茫茫千里黄沙,一望无际,
# 极目:放眼,一眼望不到边。
"惟见雕弓白羽":空旷的天地里只有几位行猎的好手携雕弓,佩白羽,
# 白羽:尾部缠有白色羽毛的箭。,雕弓:古代雕、雕相通,雕弓,可以解释为射雕的弓,也可以说是雕刻过花纹的弓,这里与白羽并列恐为后者。
"铁面骏骅骝":表情严肃,如风驰电掣般策马飞奔。
# 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骏:对好马的美称。,铁面:战马所带铁制面具,用以保护马的头部。
"隐隐望青冢":隐隐约约竟仿佛望见了夜色里的昭君陵,
# 青冢:汉王昭君墓。冢:隆起的坟墓。塞外千里白沙,相形之下,山、水、草,显得特别墨绿,所以长有青草的王昭君墓称青冢,山称黑山。
"特地起闲愁":心里波澜起伏。
# 特地:特别。
"汉天子":汉家天子,
# 汉天子:指汉元帝,是他遣王昭君嫁给匈奴。
"方鼎盛":正当青春年盛,
# 方鼎盛:正当富强兴盛的时候。
"四百州":汉家天下幅员辽阔,洋洋四百州,民殷国富。
# 四百州:汉代州的范围很大,全国才只有十几个州。宋代府下设州,范围小得多,最多时全国也不到300个州,这里作者是用宋代政区概念来说明汉元帝时领地的广阔。
"玉颜皓齿":美丽的宫女们,
# 玉颜皓齿:玉颜:美玉一样的容貌。皓齿:洁白的牙齿。玉颜皓齿代指美丽的宫女们。
"深锁三十六宫秋":被关在深宫里度过凄凉的春秋。
# 深锁三十六宫秋:被关在深宫里度过凄凉的春秋。汉有36所离宫别馆。秋是凄凉冷寞的象征。
"堂有经纶贤相":朝堂上不是没有经天纬地的奇才,
# 贤相:品德好、才能强的宰相。,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堂:古代宫廷,前为堂,后为室。堂即庙堂朝堂,引申为朝廷。
"边有纵横谋将":边境上更不缺少镇守一方的良将,
# 纵横谋将:智勇双全的将军。,边:边防前线。
"不减翠蛾羞":没有减少王昭君蒙受远嫁匈奴的耻辱。
# 羞:蒙受远嫁匈奴的耻辱。,翠蛾:黛眉,指王昭君。
"戎虏和乐也":如今边疆地区太平、和睦,
# 虏:对敌人的蔑称。,戎:古代对西北方面的少数民族统称为戎。这里指匈奴。
"圣主永无忧":皇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 圣主:对皇帝美化的称呼。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边塞题材的词,借落日余晖中于塞垣路外出打猎时隐隐望见昭君墓的景象,写出了词人内心的“闲愁”。进而借古讽今,围绕强大汉天子却使王昭君远嫁蒙羞之事,深刻批判了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对外政策,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时政的愤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通过描写“落日”“劲风”“平沙千里”等景象,营造出紧张而又壮阔的氛围,为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场景增添了雄浑的气势,抒发了对边地风光和军事活动的感慨。同时,“隐隐”望见昭君墓这一景象,引发了词人的“闲愁”,借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眼前之景融为一体,使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对比:上片描绘的骑射场景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之境,展现了国力军威和英雄主义风采;而下片所揭示的现实是君王纵乐、文恬武嬉,边备废弛,只能靠割地赔款求苟安,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外,以皇帝拥有贤臣良将、广阔疆土的强大表象,与国家安定要靠女子和亲的无奈现实进行对比,衬托出朝廷的无能。借古讽今:下片表面上是在议论汉天子与王昭君的事情,指责强大的汉天子不应让王昭君蒙羞,实际上是借汉朝之事来讽刺宋朝朝廷屈辱求和的对外政策,批判当朝统治者的软弱,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委婉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词人的政治观点和对时政的愤慨。卒章显志:结尾二句看似又回到歌功颂德之词,但实际上是极尽揶揄挖苦之能事,将矛头直指皇帝,在前面的描写和议论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表达了词人的批判态度和讽刺意图,使全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词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3. 分段赏析
上片:表象与隐忧交织:开篇,词人勾勒出边地骑兵在落日余晖、劲风吹拂下,于平沙千里间驰骋射猎的壮阔场景。这里的“猎”,实则暗指军事演练,本应是展现国力军威、洋溢英雄主义的时刻。然而,当词人的目光触及那隐隐约约的昭君青冢时,笔锋陡然一转,引入了“闲愁”。这看似无端的愁绪,实则饱含对国运的深切担忧,打破了原本应有的豪迈昂扬,为全词埋下了深沉的伏笔,暗示着盛世表象下潜藏的危机。下片:辛辣讽喻直击时弊:下片深入剖析了词人的所思所想。表面上,词中先盛赞皇帝坐拥天下,后宫佳丽如云,朝堂有贤相,边疆有良将,尽显堂皇之态。但紧接着笔锋犀利一转,指出国家的安宁竟要依靠弱女子的和亲来维系,“不减”一句犹如一记重锤,将所谓的国威击得粉碎,让大宋君臣的无能与怯懦无所遁形。结尾处,看似再度回归歌功颂德,实则是对皇帝的极致揶揄挖苦。回顾上片的骑射盛景,不过是词人的美好幻想,现实中的南宋朝廷,君王贪图享乐,文武官员贪图安逸,边防松弛,只能靠割地赔款换取短暂的和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正是词人借词抒发愤懑、批判时政的有力手段。
4. 作品点评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是一首别具深意的词作。该词风格独特,内涵深刻,借边塞场景与昭君故事,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议论相融合。整首词意境跌宕起伏,借古喻今手法运用娴熟,将对时政的批判与内心的愤懑尽情抒发,情韵深长,发人深省,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与思想深度。
# 该词所显现出来的边塞萧瑟景物中的骑猎场面,颇有东坡《江神子·密州出猎》词的雄风。
现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国忠
上一篇:宋·吴文英《天香·蜡梅》
下一篇:宋·武衍《书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