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欲熏心":贪欲熏染人心,
"随人翕张":世人随波逐流,附和权贵。
"国好骏马":国家偏爱骏马,
"尽为王良":趋附者皆为“王良”(善御马者)。
"不有德人":若无德高之人,
"俗无津梁":世俗便无渡河之桥(指道德指引)。
"德人天游":德者如游于天际,
"秋月寒江":心境似秋月朗照寒江。
"映彻万物":德行映照万物,
"玲珑八窗":通透如八面玲珑之窗。
"于爱欲泥":身处爱欲泥淖中,
"如莲生塘":却如莲花生在池塘。
"处水超然":虽处水中却超脱尘世,
"出泥而香":出淤泥而散发清香。
"孔窍穿穴":莲孔通透如穿穴,
"明冰其相":形貌似明冰般澄澈。
"维乃根华":莲根蕴含光华,
"其本含光":本质深藏德性之辉。
"大雅次翁":大雅君子李次翁,
"用心不忘":始终秉持初心不忘。
"日问月学":勤学如日月不息,
"旅人念乡":旅人犹念故土苍生。
"能如斯莲":若世人皆效此莲,
"汔可小康":天下或可臻于安康。
"在俗行李":于世俗中行事,
"密密堂堂":严谨庄重而光明磊落。
"观物慈哀":观万物心怀慈悲,
"莅民爱庄":治百姓秉持仁政。
"成功万年":功业终将归于虚无,
"付之面墙":如同面壁徒然。
"草衣石质":如草衣般质朴,如磐石般坚贞,
"与世低昂":与世浮沉却不失本心。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象征:全诗以莲花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既喻友人之德,亦承载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与“孔窍穿穴,明冰其相”形成视觉与哲理的统一,凸显澄明境界。对比:通过“利欲薰心”与“德人天游”的对比,揭示世俗与德行的对立。
2. 分段赏析
“利欲薰心,随人翕张。国好骏马,尽为王良。”开篇直指世俗趋利心态与价值观扭曲。以“利欲薰心”批判功利主义对人的异化,“随人翕张”暗讽盲目跟风的世风。“不有德人,俗无津梁。德人天游,秋月寒江。映彻万物,玲珑八窗。”等句强调“德人”对世俗的引领作用,“津梁”喻渡世之桥梁,突出其精神指引价值。“于爱欲泥,如莲生塘。处水超然,出泥而香。孔窍穿穴,明冰其相。维乃根华,其本含光。”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士人应坚守的高洁品格,融合佛道思想。“大雅次翁,用心不忘。日问月学,旅人念乡。能如斯莲,汔可小康。在俗行李,密密堂堂。”等句称李次翁为“大雅”,赞其勤学不辍(“日问月学”)与心系故土(“旅人念乡”)。以“如莲”勉励其保持超然,以“密密堂堂”形容其处世当严谨坦荡,兼具入世担当与出世境界。“观物慈哀,涖民爱庄。成功万年,付之面墙。草衣石质,与世低昂。”主张以慈悲心观世(“慈哀”)、以庄重态度治民(“爱庄”),体现儒家济世情怀。
上一篇:宋·赵师秀《数日》
下一篇:宋·方岳《演雅(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