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浇胸次不能平":酒流入胸中,心中抑郁久久无法平静,
# 胸次:胸中,胸间。亦指胸怀。
"吐出苍竹岁峥嵘":吐出来青苍的竹子,能忍受那严寒的冬季。
# 岁峥嵘:岁月峥嵘,形容苍竹出于寒冬严峻天气。峥嵘,高峻貌,引申为卓越,不平凡。
"卧龙偃蹇雷不惊":横竹像偃蹇而卧的神龙,即使雷震于前也不惊惧,
# 偃蹇:横卧的样子。,卧龙:此处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公与此君俱忘形":大概是画家和竹子都把自己的形骸忘掉了吧。
# 此君:竹的代称。这里用的是王徽之的故事。《晋书·王徽之传》:“﹝徽之﹞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晴窗影落石泓处":晴窗倒影映在石砚的水中,
# 石泓:砚台的别称。
"松煤浅染饱霜兔":磨好了松烟墨,蘸饱笔头上雪白的兔毛。
# 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
"中安三石使屈蟠":在画中,安放三个怪石,使竹子屈曲盘绕着,
# 中安三石使屈蟠:指画面有三块石头压着竹子,使之盘曲诘屈,不得伸展。屈蟠(pán),此处指盘曲。
"亦恐形全便飞去":恐怕它如龙有全形而飞走。
# 形全便飞去:一旦得到伸展,形体画全了,卧龙便会飞去。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全诗借竹喻人,竹的“奇横”“忘形”既是对画家胸襟的写照,亦寄托黄庭坚身处逆境仍坚守气节的精神追求。夸张:“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以夸张手法,想象画竹因逼真而欲飞离纸面,侧面烘托画作形神兼备的艺术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第一句“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以阮籍“胸中垒块须酒浇”典故起兴,直言画家与诗人共同的愤懑。“吐”字力透纸背,将胸中块垒化作凛然不屈的竹姿,暗喻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宣泄与升华。第二句“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卧龙”以竹喻人,既写竹枝盘曲如龙,又暗含费长房竹杖化龙的典故,赋予竹以神性。“忘形”则点明画家与竹精神交融,以竹为媒介传递坚贞气节。第三句“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实写作画场景:竹影映砚,松烟墨染兔毫笔,展现黄斌老画竹时的专注与技艺精妙。第四句“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以夸张手法,想象画竹因逼真而欲飞离纸面,侧面烘托画作形神兼备的艺术感染力。
# 首二句展现了画家的精神状态。第三四句既赞竹,又赞人。第五六句写画家创作的环境条件,显示他的修养志趣。末二句从画面的三块石头产生联想,说是安上石块,使卧龙屈蟠,否则形全便会飞去,使画趣画意倍增。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安群《黄庭坚诗文选译》
上一篇:宋·李介山《梅雨潭》
下一篇:宋·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