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sòng
wén
chǔ
hòu
yīn
shǔ
lǎo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guàn
kǒu
jiāng
yuán
duàn
liú
é
méi
shān
yuè
fān
qiū
jiāng
shān
hǎo
chù
néng
wèi
wèn
jiāng
shān
fǒu

译文

灌口的江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峨眉山的明月已见证几番春秋。蜀地江山的美好我尚能铭记,试问江山是否还记得我这过客?

逐句剖析

"灌口江源不断流":灌口的江水源源不断地流淌,

"峨眉山月几番秋":峨眉山的明月已见证几番春秋。

"江山好处吾能记":蜀地江山的美好我尚能铭记,

"为问江山记客否":试问江山是否还记得我这过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送文处厚因寄蜀父老三首(其三)》是南宋诗人范成大于绍熙三年(1192年)创作的七言绝句。此时范成大已六十五岁,退居故乡苏州石湖。此诗以送别友人文处厚为契机,借江山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生命意义的叩问。诗中“记客否”的追问,既是对个人历史的回望,也是对士大夫“出处进退”传统命题的回应,体现了范成大晚年诗歌“平淡中见深味”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灌口江源不断流”以岷江源头的壮阔起笔,“不断流”既写江水永恒,又暗喻诗人对蜀地的思念绵延不绝。次句“峨眉山月几番秋”宕开,以峨眉山月的盈亏更迭,暗示时光流逝与人生聚散。“几番秋”三字凝练地概括了诗人离开蜀地后的漫长岁月,暗含对青春不再的感伤。后两句“江山好处吾能记,为问江山记客否”陡然转折,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人事。“江山好处”既指蜀地的壮丽山河,也喻指诗人在蜀地的政绩与回忆;“吾能记”凸显主观情感的执着。末句“为问江山记客否”以拟人化的反问,将江山与诗人的关系倒置:江山作为客体,是否还记得曾在此留下足迹的过客?这一追问打破了“人记江山”的单向关系,赋予自然以主体性,暗含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当个体生命消逝后,是否能在永恒的自然中留下痕迹?全诗通过“江源—山月—江山—客”的意象链条,完成了从空间到时间、从自然到人生的层层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木渎道中风雨震雷大作》

下一篇:宋·范成大《次韵代答刘文潜司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