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zhōu
duān

朝代:唐作者:殷尧藩浏览量:2
chuí
jiān
chǐ
cháng
jiā
sān
shí
duān
yáng
ér
tóng
jiàn
shuō
shēn
jīng
què
wèn
fāng
shì
xiāng

译文

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孩子们听我说起这些,都十分惊讶,还问我哪里才是故乡。

逐句剖析

"鹤发垂肩尺许长":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

# 尺:量词,旧时长度单位。,鹤发:指白发。

"离家三十五端阳":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儿童见说深惊讶":孩子们听我说起这些,都十分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还问我哪里才是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同州端午》是唐代诗人殷尧藩创作的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一说明朝史谨所作。全诗以“鹤发垂肩尺许长”起笔,通过描写诗人离家三十五载、端午佳节与儿童对话的场景,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中“鹤发”与“儿童”形成鲜明对照,既刻画了诗人饱经沧桑的形象,又借儿童天真询问故乡方位的细节,凸显了漂泊异乡的悲凉心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长期客居他乡、归心似箭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殷尧藩(780~855),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人。元和九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殷尧藩与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沈亚之等诗人交好。其诗以边塞、行旅、农家生活为佳,辞藻华美,典雅工丽。主要作品有《关中伤乱后》《登凤凰台二首》《偶题》《友人山中梅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同州端午》是唐代诗人殷尧藩所作,诗人殷尧藩为浙江嘉兴人,此诗作于他宦游同州期间。依据“离家三十五端阳”推算,此时诗人已在外漂泊35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诗。诗中描绘白发诗人端午时节与儿童互动场景,通过儿童询问故乡的细节,表达了作者长期离乡、归心似箭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以质朴语言勾勒场景,如“鹤发垂肩尺许长”直写诗人白发形态,“离家三十五端阳”简叙离乡时长,不事雕琢却清晰展现漂泊者的沧桑形象;“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以对话白描儿童反应,不加修饰地呈现异乡陌生感,尽显乡愁的真实可触。对比:“鹤发”与“儿童”形成鲜明年龄对比,白发老人的沧桑与儿童的天真无知相互映衬,突出诗人漂泊之久、思乡之切;“离家三十五端阳”的漫长时间与“何方是故乡”的瞬间质问对比,强化时光流逝与故乡难寻的悲凉。设问:末句“却问何方是故乡”虽为儿童主动发问,实则通过这一疑问句式,迫使诗人直面“故乡何在”的精神困境,以他人之口设问,暗含自我反思,将漂泊者对故乡既渴念又陌生的复杂心理推向高潮,引发读者共情。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句“鹤发垂肩尺许长”,通过“鹤发垂肩”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形象,“尺许长”以具体数字突出白发之长,暗含岁月沧桑之感。次句“离家三十五端阳”,直白点明离家时间之久,“三十五”这个数字强化了漂泊的漫长,为全诗奠定乡愁基调。后两句“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从侧面落笔,写当地儿童听闻老人经历后的惊讶与追问,以儿童的天真无知反衬老人漂泊的孤苦,“何方是故乡”的疑问,更是直接戳中老人内心的乡愁痛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方平《新春》

下一篇:唐·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