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春风早":南边道路上的春风早早吹拂,
# 南陌:南面的道路。
"东邻曙色斜":东邻的晨光斜斜洒落。
"一花开楚国":一枝花朵在楚国绽放,
"双燕入卢家":一双燕子飞入卢家的屋檐。
# 卢家:古乐府中相传有洛阳女子莫愁,嫁于豪富的卢氏夫家。
"眠罢梳云髻":女子睡醒后梳理如云的发髻,
# 云髻:高耸的发髻。
"妆成上锦车":精心梳妆后登上锦绣的马车。
"谁知如昔日":谁能料到还能像往昔一般,
"更浣越溪纱":再次浣洗越溪边的轻纱。
# 越溪纱:相传越国美女浣纱于越溪。
盛唐诗人
刘方平(?~?),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洛阳。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其诗多咏物写景、闺情乡思之作,尤擅绝句,风格清新自然,构思精巧,富有意趣。作品多寓情于景,意蕴无穷。代表作品有《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
1. 分段赏析
“南陌春风早,东邻曙色斜”,以“南陌”“东邻”两个方位词开篇,形成对仗,展现早春清晨的广阔画面。“春风早”点明时令,暗示万物萌发;“曙色斜”通过光影变化暗示时间推移,晨光斜照中透出静谧与生机。“一花开楚国,双燕入卢家”,“一花”以少总多,象征春意的初现;“双燕”以成双意象暗示和谐生机,与“一花”形成数量上的张力。“楚国”(泛指江南)与“卢家”(富庶人家)的地域与身份对比,暗含春意无差别浸润人间。“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以“眠—梳—妆—上”四个动词串联,展现女子晨起梳妆、乘车出游的完整流程,生活场景的流动性跃然纸上。“云髻”以云喻发髻,突出女子仪态;“锦车”以锦缎装饰暗示富贵,侧面反映唐代上层女性的生活风貌。“谁知如昔日,更浣越溪纱”,“谁知”转折引出今昔对比,“如昔日”将视角拉回当下,而“浣越溪纱”化用西施浣纱典故,暗示女子身份或心境变化。未直言“变化”内容,却以“浣纱”这一劳作细节,隐现对往昔闲适生活的追忆,或对当下身份束缚的微妙感慨。
上一篇:唐·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下一篇:唐·殷尧藩《同州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