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duàn
hó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yuè
shí
tóng
zhū
shēng
yǒng
ān
chéng
lóu
guò
zhāng
kuān
yuán
dài
yuè
ǒu
yǒu
míng
jiǔ
yīn
jīn
zhuó
zhòng
yǒu
sūn
yàn
shàn
chuī
yuán
zuò
yuè
cháng
duǎn
wén
jiā
diǎn
duàn
hóng
jìng
qiū
kōng
shān
rǎn
xiū
méi
xīn
绿
guì
yǐng
shū
shuí
biàn
便
dào
jīn
qīng
huī
wàn
qīng
tiān
héng
é
chù
jià
lún
hán
guāng
líng
luàn
wèi
shuí
piān
zhào
líng
nián
shào
cóng
zhuī
yóu
wǎn
liáng
yōu
jìng
rào
zhāng
yuán
sēn
gòng
dào
jīn
jiā
wàn
nán
zūn
qián
xiāng
zhǔ
lǎo
píng
shēng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zuì
ài
lín
fēng
sūn
láng
wēi
xiào
zuò
lái
shēng
pēn
shuāng
zhú

译文

八月十七日,同诸位青年从永安城楼步行到张宽夫园中赏月。恰好有名酒,于是用金质莲花杯招待众位客人。有一位客人叫孙彦立,擅长吹笛子。我就提笔写下这首长短句,一气呵成,文不加点。雨过天晴后,一道彩虹出现在天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月中桂树的影子疏密有致,谁说今晚月光不够明亮。在这万里青天中,嫦娥在哪里呢,她驾驭着这一轮像玉盘一样的明月。清冷的月光零乱洒落,为何偏偏照在这美酒之上。年轻时他们跟随我游玩,夜晚凉爽,沿着幽静的小路,大家离家万里,一起倒满荷叶形状的酒杯饮酒,老夫这一生,走遍江南江北,最爱的就是在临风处听那乐曲。孙郎面带微笑,坐下来吹奏竹笛。

逐句剖析

"八月十七日":八月十七日,

"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同诸位青年从永安城楼步行到张宽夫园中赏月。

# 永安城楼:戎州(今四川宜宾)南北城楼。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西长江边上。,诸甥:一作“诸生”。此据《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改。黄庭坚诸甥洪朋、洪刍、洪炎、徐俯,皆能诗,而黄庭坚戎州诗未及诸人。

"偶有名酒":恰好有名酒,

"因以金荷酌众客":于是用金质莲花杯招待众位客人。

# 金荷:金质莲花杯,泛指名贵的酒杯。

"客有孙彦立":有一位客人叫孙彦立,

"善吹笛":擅长吹笛子。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我就提笔写下这首长短句,

"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文不加点。

# 文不加点:谓不须修改。

"断虹霁雨":雨过天晴后,

# 断虹:一部分被云所遮蔽的虹,称断虹。虹彩消失了。

"净秋空":一道彩虹出现在天边,

"山染修眉新绿":万里秋空一片澄明,

# 山染修眉新绿:谓山峰染成青黛色,如同美人的长眉毛。修眉:长眉。

"桂影扶疏":月中桂树的影子疏密有致,

# 扶疏:繁茂纷披貌,意为枝叶繁茂。,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谁便道":谁说今晚月光不够明亮。

"万里青天":在这万里青天中,

"姮娥何处":嫦娥在哪里呢,

# 姮娥:月中女神。汉时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

"驾此一轮玉":她驾驭着这一轮像玉盘一样的明月。

# 一轮玉:指圆月;月亮。

"寒光零乱":清冷的月光零乱洒落,

# 寒光:秋夜的月光。

"为谁偏照醽醁":为何偏偏照在这美酒之上。

# 醽醁:酒名。湖南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绿色,取以酿酒,甘美,名酃渌,又名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年轻时他们跟随我游玩,

"晚凉幽径":夜晚凉爽,

"绕张园森木":沿着幽静的小路,

# 森木:茂盛的树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大家离家万里,

# 倒金荷:用金荷叶倒酒。

"难得尊前相属":一起倒满荷叶形状的酒杯饮酒,

# 尊前相属:举起酒杯对饮。

"老子平生":老夫这一生,

# 老子:老夫,作者自指。

"江南江北":走遍江南江北,

"最爱临风曲":最爱的就是在临风处听那乐曲。

# 临风曲: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予在蜀,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韵。及居蜀久,习其语音,乃知泸戎间谓‘笛’为‘独’,故鲁直得借用,亦因以戏之耳。”曲:一作“笛”。

"孙郎微笑":孙郎面带微笑,

# 孙郎:指善吹笛的孙彦立。

"坐来声喷霜竹":坐下来吹奏竹笛。

# 霜竹:指笛子。《乐书》:“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坐来:马上。登时、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断虹霁雨》是宋代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词人与友人饮酒,恰逢善吹笛的孙彦立,遂写下此作。上片描绘众人赏月之景,展现雨过天晴后的山川与月色之美;下片叙述月下游园、欢饮、听曲之乐。运用了化用典故、比喻等手法,使情感表达更丰富。全词洋溢着豪迈之气,尽显词人不惧坎坷、世事艰险的旷达胸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宠辱不惊、坐看风云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哲宗绍圣年间,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改移地处西南的戎州安置。元符二年(1099)八月十七日,黄庭坚与一群青年人一起赏月、饮酒,友人孙彦立善吹笛,在月光如水、笛声悠扬的情境中,黄庭坚援笔写下这首词。一说作于元符元年(1098)八月十七日,当时黄㽦《山谷先生年谱》卷二十七有元符重九日登永安门题名,末署“责授涪州判驾戎州安置黄庭坚鲁直书”。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贬谪的磨难后,黄庭坚于特定的时间、场景下,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赏月怀人词。上片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秋夜的美景,天空澄澈,山峦如黛,桂影摇曳,明月高悬,寒光洒在酒杯之上,营造出一种清幽旷远的氛围;下片写词人与年轻人在张园夜游,于幽径漫步,在森木环绕中欢聚饮酒,听友人吹笛,表达了词人虽离家万里却能享受当下欢乐的旷达情怀,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体现出一种豪迈超脱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比喻:“山染修眉新绿”,把雨后的山峦比作女子刚刚修饰过的翠眉,形象地展现出山峦经雨水洗刷后清新、翠绿且轮廓柔美的姿态,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雨后山色焕然一新的秀丽。借景抒情:“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描绘了雨后天空放晴,彩虹消散,秋空澄澈,青山如黛,桂影摇曳,明月高悬,月光洒在美酒上的景象。词人通过这些景色的描写,营造出清幽宁静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氛围,抒发了自己沉醉于美好月色中的闲适与愉悦之情。“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描绘了在凉爽的夜晚,与年轻人在幽静的小径漫步,环绕着张园茂密的树林,一起开怀畅饮的场景。借这样欢乐的游玩与相聚之景,表达出词人虽身处异乡,却能与友人尽情享受当下欢乐时光的旷达情怀。用典:“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此处描绘了雨过初晴,天空挂着一道彩虹,秋天的天空澄净明亮,如秀眉的山川经过大雨洗礼后仿佛披上新绿大衣,这里化用了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典故,以秀眉喻群山,反写出群山的秀丽之姿。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描绘出一幅雨后初晴的秋景图。“净秋空”将“秋空”这一宾语前置,笔势灵动,凸显出秋空经雨洗后的澄澈干净。“山染修眉新绿”,运用比喻和拟人,把远山比作美女的长眉,“染”字赋予青山以动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为其染上鲜绿,展现出雨后青山的清新与生机。“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通过反问,强化了词人对当下月色的喜爱,以主观情感弥补客观上月亮并非满月的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运用想象与设问,别出心裁地将嫦娥从寂寞的月宫带出,让她驾驶玉轮驰骋长空,翻新了嫦娥的传统形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以景结情,借月光照在美酒上的景象,引发读者对词人思绪的遐想。下片“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以散文句法入词,自然流畅地写出词人带着年轻人在张园幽径漫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直抒胸臆,既写出了离家万里的惆怅,又表达出此刻能与友人相聚畅饮的难得与珍惜。“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化用典故,“老子”一词尽显豪迈,表明词人一生漂泊却乐观豁达,尤其喜爱临风吹奏的曲子,将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高潮。“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通过对孙郎微笑吹笛的描写,以景衬情,用悠扬的笛声烘托出聚会的愉悦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孙郎笛艺的赞赏,以及自己沉浸在美好情境中的惬意。

4. 作品点评

《念奴娇·断虹霁雨》一词以豪迈乐观为基调,语言风格雄浑豪放,笔力豪健,通过如断虹、秋空等巨大且色彩鲜明的意象,营造出高远的意境,展现出作者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和荣辱不萦、浮沉不系的人生态度。其写作特色鲜明,以惊创为奇,神兀气奇,玄思瑰句,于壮阔形象中彰显傲岸不羁之气,颇见洒脱旷放的为人。《宋史》本传说:“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这首词正是他这种豪放性格的生动写照。正如东坡之有赤壁词,山谷也在这首词中真实地写出了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山谷云:八月十七日,与诸生步自永安城,入张宽夫园,待月。以金荷叶酌客。客有孙叔敏,善长笛,连作数曲。诸生曰:“今日之会乐矣,不可以无述。”因作此曲记之,文不加点,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

# 鲁直在戎州,作乐府曰:“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予在蜀,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韵。及居蜀久,习其语音,乃知泸、戎间谓“笛”为“独”,故鲁直得借用,亦因以戏之也。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 鲁直在洛时,歙人祝颀,字有道,因知命以识鲁直,及谪黔中,有道访之,鲁直为书帖云:“凡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又赠以词,所谓“长杨风桃青骢尾”者也。鲁直八月十七日夜张宽大园待月有词云:“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蜀人记“笛”音如“牍”故用之。尝书一本赠颀,今俗本改“笛”为“曲”,非也。颀藏鲁直文稿三枚,率以速纸百幅为之,改窜甚多。

宋罗愿《新安志》卷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祖禹《资水》

下一篇: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