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姿不入少年场":你美好的姿色的不到少年人的喜爱。
# 不入:得不到,不入别人的眼。,幽姿:美好的姿色。
"无语只凄凉":默默无语只有孤独和凄凉相伴。
# 无语:默默无语。
"一个飘零身世":冬来春去身世飘零,
"十分冷淡心肠":品行清高不同于世俗。
"江头月底":在江边月下
"新诗旧梦":你寄托了我多少诗情梦境,
"孤恨清香":四溢的清香引起我多少离愁别恨。
"任是春风不管":即便是春风浑然不知,
# 不管:指不知。,任:任凭。
"也曾先识东皇":你也曾是最先报春的使者。
# 东皇:此指司春之神,即东君。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梅花幽姿独立、不与世俗同流的形象,如“幽姿不入少年场”“十分冷淡心肠”,展现其飘零身世与高洁品性。又借“江头月底”的环境,营造清幽孤寂氛围,以“新诗旧梦,孤恨清香”强化其孤独遗世之感,“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则传达出虽不被当下重视却有过往慰藉的复杂心境。全词借梅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词人陆游自身坎坷身世中坚守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志向,以及对往昔被赏识的一丝怀念与慰藉。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全词围绕梅花展开,借梅花“幽姿不入少年场”“飘零身世”“冷淡心肠”等特点,暗指自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及坎坷的人生经历,将自己的志向与情感寄托于梅花这一形象。
3. 分段赏析
词的开篇“幽姿不入少年场”,“不争”“不入”之人,皆是为了坚守自身的高洁。所谓“幽姿”,即指美妙的姿态,“幽”字蕴含沉静淡泊之意,与热闹喧嚣、充满歌舞的“少年场”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句看似平铺直叙,实则赋兴相融,表面在赞颂梅花,实则也是词人的自我欣赏。紧接着的三句,词风一转,变为自怜自伤的倾诉。“无语”二字背后,饱含着词人对国事与自身身世的万千感慨,诸多无奈难以言说。下片“江头月底”三句,既描绘出梅花的绰约风韵,亦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于江边月下漫步,梅花疏影横斜,散发着清幽的香气,这情景宛如梦幻般美好,既是诗中的意境,也是词人内心的憧憬。这几句将梅花与词人清绝又愁苦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两句与前文呼应,词人以自赏之语,打破了之前的凄凉感伤氛围,试图凭借“光荣的过去”来排解内心的矛盾。“东皇”寓意着梅花虽未到花期,却蒙花神眷顾得以提前绽放,占尽一年初始的芬芳。在这首词中,词人虽表现出一副自负自傲之态,可就像李广罢官后路过霸陵,仍自称“故李将军”那般,其内心实则满是悲凉。全词遣词精妙,意趣盎然,梅花的形象与词人自身融为一体,难解难分,尽显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与高超的创作技巧。
4. 作品点评
在这篇词作里,词人看似呈现出一派自负傲然之态,恰似李广罢官后途经霸陵,仍固执地以“故李将军”自称,实则内心悲苦如潮。整首词在遣词造句上独具匠心,意趣横生,其中对梅花的描摹与词人自身的境遇、心境相互交织,浑然一体,让人难以将二者清晰区分开来。
# “首二句咏花而见本意,余皆借梅自喻,飘零孤恨,其冷淡绝似寒梅。但梅花虽未逮秾春,而东皇先识,胜于百花,尽有江上芙蓉,一生未见春风者。放翁受知于孝宗,褒其多闻力学,授枢密院编修。虽出知外州,书生遭际,胜于槁项牖下多矣。故其结句自伤亦以自慰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