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ēng
zhēng
yuè
xiǎo
guò
gāo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wài
jiāng
shān
kàn
zhēn
zhǐ
píng
quǎn
rèn
qián
cūn
chuán
mǎn
bǎn
shuāng
xuě
yìn
qīng
xié
hén

译文

在大雾之外,远处的江山景色看不清楚,只能依靠着鸡和狗的叫声来辨认前方的村庄。渡船上的木板上铺满了像雪一样洁白的霜,留下了我青鞋的第一个脚印。

逐句剖析

"雾外江山看不真":在大雾之外,远处的江山景色看不清楚,

# 真:真切,分明。

"只凭鸡犬认前村":只能依靠着鸡和狗的叫声来辨认前方的村庄。

"渡船满板霜如雪":渡船上的木板上铺满了像雪一样洁白的霜,

# 如:好像,像。

"印我青鞋第一痕":留下了我青鞋的第一个脚印。

# 痕:这里指脚印。,青鞋:旅行者所穿的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宋淳熙八年(1181),杨万里肩负着赴广州任职的使命,在这段行程之中,他创作了这首诗。彼时,他从郡城出发,前往值夏拜会那退居家中的胡铨。因事务在身,当日他还需返回郡城,故而一大早就踏上了旅途。诗中所呈现的是初春时节拂晓时分的旅途景致,以及诗人早行时的独特感受。那一日清晨,大雾弥漫,寒意袭人,浓重的霜花铺满各处。杨万里在这样的情境下,成为了大皋渡当天首位过渡的行人。他巧妙地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入笔端,叙事与写景自然融合,笔触清新质朴,毫无雕琢之感。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仿佛将读者也带入了那个雾气氤氲、霜华满地的早行旅途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述行旅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作者在大雾弥漫、霜重的清晨渡过大皋渡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独特景致和早行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雾外江山看不真”一句,通过描写大雾弥漫使得江山景色模糊不清,从侧面烘托出雾气的浓重。“只凭鸡犬认前村”则借助鸡犬之声来辨认前方的村庄,进一步突出了大雾对视线的阻挡,侧面展现了环境的朦胧与神秘。比喻:“渡船满板霜如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渡船上的霜比作雪,形象地描绘出霜的洁白和厚重,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细节描写:“印我青鞋第一痕”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注意到自己的青鞋在满是霜的渡船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作为早行之人的独特经历,也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3. 分段赏析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前两句“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描绘了一幅大雾弥漫的画面。诗人在渡船上,放眼望去,雾气笼罩着四周,远处的江山景色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看清真实的模样。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凭借着隐约传来的鸡犬之声来辨认前方的村庄。“看不真”直接写出了大雾对视线的影响,“只凭”则强调了在这种环境下,鸡犬之声成为了辨别方向的重要依据。这两句诗生动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迷茫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早行时的环境特点和心境。后两句“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视角集中在渡船上。渡船上的木板铺满了洁白的霜,如同雪一般,诗人用“霜如雪”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霜的质感和颜色。接着,诗人又注意到自己的青鞋在这满是霜的渡船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印我青鞋第一痕”这一细节,既表明了诗人是当天第一个渡过大皋渡的人,突出了他早行的特点,又通过这个独特的印记,传达出一种新奇和独特的感受。这两句诗从视觉和细节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展现了早行时的清冷和静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皓《愆期》

下一篇:宋·洪皓《愆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