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掀天浪打头":狂风的力量能掀起天一样高的浪,浪头迎头打来,
# 掀天:极力形容风力之大。
"只须一笑不须愁":只需要微微一笑,不需要为此发愁。
"近看两日远三月":近处看这风浪,觉得就像两天的时间(能过去),但往长远看就像三个月那么久,
# 远:往远时看。,近看:往近时看。
"气力穷时会自休":等到风浪的力量耗尽的时候,它自然就会停歇下来。
# 休:停息。,穷:尽,耗尽。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哲理诗。全诗以行舟途中遭遇风浪为背景,描绘了“风力掀天浪打头”的惊险场景,通过“只须一笑不须愁”的直白表达,体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豁达超然。
2. 写作手法
夸张:“风力掀天浪打头”运用夸张手法,极力描绘出风势之猛、浪头之高,仿佛风浪要将天空掀起,直接向行船扑面而来,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对比:“近看两日远三月”通过“近看”和“远看”的不同视角,“两日”和“三月”在时间长度上的对比,强调了风浪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从近处看可能只持续两天,从远处看或许会持续三个月,体现出困难在不同角度下的差异。拟人:“气力穷时会自休”把风浪赋予了人的“气力”,形象地将风浪比作一个有力气的人,当它气力耗尽时就会自然停歇,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也传达出困难终将过去的乐观态度。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风力掀天浪打头”运用夸张与动态描写手法,“掀天”“打头”生动展现狂风巨浪的磅礴气势,以自然险阻象征人生困境。第二句“只须一笑不须愁”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既体现诗人面对风浪的超然态度,又暗含对现实无奈的幽默化解。第三、四句“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通过时间维度的辩证思考(“两日”与“三月”对比),托物寓理揭示“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哲理;“气力穷时会自休”以拟人化风浪暗喻困境终将过去,展现宋诗理趣特质。
上一篇:宋·罗与之《展转》
下一篇:宋·范成大《瓶花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