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i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yàn
dòng
lái
mái
hóng
fěn
chéng
huī
jūn
wáng
ruò
dào
néng
qīng
guó
niǎn
yóu
guò
wéi
hǎi
wài
wén
gèng
jiǔ
zhōu
shēng
wèi
shēng
xiū
kōng
wén
chuán
xiāo
tuò
rén
bào
xiǎo
chóu
liù
jūn
tóng
zhù
dāng
shí
xiào
qiān
niú
wéi
tiān
jiā
yǒu
chóu

译文

安禄山的叛军声势浩大地杀来,唐玄宗无奈之下赐死杨贵妃,不久后自己也抑郁而死。如果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有倾覆邦国的能力,皇帝的玉辇为何还要仓皇地逃到马嵬坡呢。徒然听说海外还有另外的九州,来生的事难以预料,而今生他们的缘分已然结束。只空听到禁军夜间敲着报更的刁斗声,再也听不到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的声音。在这一天六军停滞不前(要求处死杨贵妃),想当年七夕之时(唐玄宗和杨贵妃)还讥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为什么唐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却比不上普通人家能够保住莫愁这样的妻子。

逐句剖析

"冀马燕犀动地来":安禄山的叛军声势浩大地杀来,

#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自埋红粉自成灰":唐玄宗无奈之下赐死杨贵妃,不久后自己也抑郁而死。

# 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君王若道能倾国":如果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有倾覆邦国的能力,

#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一作堪。

"玉辇何由过马嵬":皇帝的玉辇为何还要仓皇地逃到马嵬坡呢。

# 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然听说海外还有另外的九州,

#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的事难以预料,而今生他们的缘分已然结束。

# 休:彻底结束。,未卜:一作“未决”,预料。

"空闻虎旅传宵柝":只空听到禁军夜间敲着报更的刁斗声,

#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传:一作“鸣”。,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无复鸡人报晓筹":再也听不到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的声音。

# 筹:计时的用具。,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此日六军同驻马":在这一天六军停滞不前(要求处死杨贵妃),

#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日:指杨贵妃被赐死之日。

"当时七夕笑牵牛":想当年七夕之时(唐玄宗和杨贵妃)还讥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

#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如何四纪为天子":为什么唐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

#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不及卢家有莫愁":却比不上普通人家能够保住莫愁这样的妻子。

#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嵬二首》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创作于晚唐国势颓危时,借马嵬事变讽喻时政。第一首七绝从杨贵妃赐死事实出发,以“冀马燕犀动地来”写安禄山叛乱,指出玄宗若早知美色误国,就不会有马嵬之变。第二首七律夹叙夹议,先否定海外仙山寻杨妃的传说,再以“虎旅鸣宵柝”“鸡人报晓筹”对比今昔,用“七夕笑牵牛”与“六军同驻马”对照,揭示玄宗荒淫致祸,尾句以“不及卢家有莫愁”反问,批判其保不住宠妃。两首诗相互关联,用映衬、对比手法,语言精练,讽刺辛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马嵬二首》由李商隐创作。创作原因在于,李商隐生活在国势颓危的晚唐,对历史抱有更多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充满痛恨。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死,唐玄宗随后也抑郁而死。李商隐基于这一历史事件,借《马嵬二首》以达讽喻之意,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批判,同时对李、杨凄苦爱情表示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马嵬二首》,其一为七绝,其二为七律,均属于咏史诗。这两首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第一首从杨贵妃赐死马嵬的事实切入,批判玄宗好色荒政,导致国家倾覆,反问若真认为杨贵妃能倾国,为何还会仓皇逃至马嵬。第二首则对李杨爱情传说进行评说,讽刺玄宗徒闻海外仙山之说,他生之约渺茫,此生已休;借今昔对比,突出玄宗逃难之苦,以六军驻马与七夕笑牵牛对照,揭示玄宗荒淫致离散的因果关系,尾联以玄宗与普通百姓对比,反问为何其保不住宠妃,批判尖锐。两首诗表达了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也对李杨爱情悲剧有所惋惜,兼具讽喻与反思意味。

2. 写作手法

借代:“自埋红粉自成灰”中,以“红粉”借代杨贵妃,用女性化妆的胭脂和铅粉指代美女杨贵妃,形象地表明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这一事件。设问:“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通过设问,提出如果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能“倾国”,为何还会仓皇逃至马嵬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强调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后果。

3. 分段赏析

《马嵬二首》是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第一首诗,首句“冀马燕犀动地来”,描绘了安禄山叛军如动地而来的凶猛气势,暗示了局势的危急。次句“自埋红粉自成灰”,简洁地交代了杨贵妃之死以及唐玄宗后来的抑郁而终。三、四句“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以犀利的设问指出,如果玄宗真认为杨贵妃有倾国之能,就不会有仓皇出逃至马嵬的事,揭示了玄宗的荒淫误国。第二首诗,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用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起笔,以“徒闻”“未卜”否定了“他生”之约,暗示了“此生”的结束。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通过“虎旅鸣宵柝”与“鸡人报晓筹”的对比,写出了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表现出玄宗对昔日安乐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将“此日”的兵变与“当时”的密誓相对照,批判了玄宗的虚伪自私。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以反问的形式,对比了唐玄宗与卢家夫婿,突出了玄宗保不住宠妃的可悲,批判了他的荒淫误国。两首诗互相联系,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语言精练警策,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马嵬二首》是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以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对唐玄宗进行强烈批评。第一首从杨贵妃赐死马嵬的事实切入,通过“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的设问,讽刺玄宗荒淫误国。第二首从李杨爱情传说评说,笔锋辛辣,如“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开篇即否定海外仙山寻杨妃的传说。颔联以“鸡人报晓筹”与“虎旅传宵柝”形成昔乐今苦对比;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用逆挽法,将六军驻马与七夕密誓对照,揭示玄宗虚伪自私,批判其沉迷女色致国乱。尾联以唐玄宗与卢家对比,发出冷峻诘问,丰富批判内容。两首诗相互联系,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语言精练警策,如胡仔称其语“亲切高雅”,何焯赞其“纵横宽展,讽叹有味”,具有深刻的讽喻意义与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纵横宽展,亦复讽叹有味。对仗变化生动,起联才如江海……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起势大笔大墨,非温八叉所及。‘空闻’字复。

清焦袁熹《此木轩唐五言律七言律读本》

# 此篇以工巧为能,非玉溪妙处。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 《诗眼》云: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颂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他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善能斗凑,‘昆体’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此篇二联虽无兴意,然颇典实,唯起结粗俗,不成风调。

明顾璘顾璘

# 周珽曰:《侯鲭录》云:有意用事者,有语用事者。李义山‘海外徒闻更九州’,其意则用杨妃在蓬莱山,其语则用驺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后深稳健丽。唐陈彝曰:起,议论体。唐孟庄曰:结,天子至此,可笑可涕。此诗讥明皇专事淫乐,不亲国政,不唯不足以保四海,且不能庇一贵妃,用事用意俱深刻不浮。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起联如李远之‘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太伤平浅……至于义山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则势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唐诗中所少者。义山《马嵬》诗一代绝作,惜于结语说破。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

# 吴昌祺云:虎、鸡、马、牛同用,亦是一病。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贺裳《载酒园诗话》:中晚人好以虚对实,如元微之‘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李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皆援他事对目前之景。然持戟徘徊,凭肩私语,皆明皇实事,不为全虚,虽借用‘牵牛’,可谓巧心𣿰发。黄白山评:此法实滥觞于少陵,如‘骥子’对‘莺歌’,‘如马’对‘饮猴’,‘如意舞’对‘白头吟’之类。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六军’‘七夕’‘驻马’‘牵牛’,信手拈来,颠倒成文,有头头是道之妙。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人七言律》

# 起句破空而来,最是妙境,况承上首,己点明矣,古人连章之法也。次联写事甚警。三联排宕。结句人多讥其浅近轻薄,不知却极沉痛,唐人习气不嫌纤艳也。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 议论浑切著明。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起句言方士求神不得,乃跌起。三四就驿舍追想言之,即所谓‘此日’也。五六及收亦是伤于轻利流便,近巧,不可不辨。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 用《长恨传》中事(首二句下)。五六语逆挽法,若顺说变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五六句非但“驻马”“牵牛”以本事而成巧对,且用逆挽句法。颈联能用此法,最为活泼。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下一篇:唐·杨巨源《折杨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