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chuāng
wén
fēng
miáo
kōng
shǔ

朝代:唐作者:李益浏览量:1
wēi
fēng
jīng
zuò
lín
yǒu
yōu
zāi
kāi
mén
dòng
zhú
shì
rén
lái
shí
zhī
shàng
shāo
zhān
jiē
xià
tái
dāng
huǎng
wèi
绿
qín
āi

译文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逐句剖析

"微风惊暮坐":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

"临牖思悠哉":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 临牖:靠近窗户。牖,窗户。

"开门复动竹":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

"疑是故人来":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 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时滴枝上露":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

"稍沾阶下苔":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 苔:苔藓。,沾:一作“沿”。

"何当一入幌":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

# 幌:幔帐,窗帘。,何当: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为拂绿琴埃":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 为拂绿琴埃: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南朝齐谢朓《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是唐代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微风这一意象,营造出孤寂、思念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苗发与司空曙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微风引发情思,将主观情感融入对微风、竹丛、露珠等景物的描写中;全诗共运用九个动词,如“惊”“动”“疑”等,生动细腻地刻画诗人的心理活动。语言含蓄委婉,意境清幽。在李益的诗作中,此诗以其精巧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五言律诗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由唐代李益所作。李益仕途坎坷,曾在燕赵一带漫游。此诗创作于他某一天傍晚临窗独坐时,当时他因思念好友苗发与司空曙,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苗发、司空曙与李益皆为“大历十才子”,他们交情深厚,李益在孤独寂寞之际,借微风寄寓对友人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抒情诗。诗中描绘了傍晚微风轻拂引发的一系列景象,如临窗冥想、竹动疑友、露滴苔生等,借景抒情,营造出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苗发、司空曙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2. 写作手法

比兴:首句“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傍晚时分,一阵微风惊动了闲坐的诗人,引发了他悠悠情思,由此开启了全诗的情感表达。诗中的“风”不仅是自然之物,更是友情的象征,起到了比的作用。诗人借风喻人,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寄托于风,风的灵动、无形恰似友人的情谊,贯穿全诗。“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人期盼风能进入室内,拂去绿琴上的尘埃,实则是希望友人能前来相见,以琴会友。这里的“风”进一步深化了比兴意义,象征着友人的到来,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期盼。虚实结合:诗歌中实写与虚写相互交织。“微风惊暮坐”“开门复动竹”“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等句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描绘了微风轻拂、竹子晃动、露珠滴落、苔痕渐染的景象,通过这些具体的画面,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而“疑是故人来”“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则是虚写,“疑是故人来”写诗人听到风声竹响,误以为是友人到访,这是心中所想,属于虚景;“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更是想象之景,诗人幻想风能带来友人,帮助自己拂去琴上尘埃,共同奏乐。虚写部分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实写部分相互映衬,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沉,韵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首联“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微风惊暮坐”,傍晚时分,微风突然吹来,惊动了正独坐的诗人,一个“惊”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敏感。“临牖思悠哉”,诗人靠近窗户,思绪随着微风飘向远方,“思悠哉”直接点明诗人因微风而引发的悠长思念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思念友人的情感基调。颔联“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微风吹动门,又吹动竹丛,诗人听到动静,心中产生疑惑,以为是老友前来。“疑”字精准地捕捉到诗人在孤寂中渴望友人到来的微妙心理,一动一疑,将诗人盼友心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颈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诗人的目光随着微风转移到枝叶上的露珠,露珠不时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的青苔。这两句诗从视觉角度描写,通过露珠滴落、青苔被沾湿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清幽与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时间的流逝。尾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人望着微风,不禁心生期待,希望风能够掀开窗帘进入屋内,为自己拂去绿琴上的尘埃。这里运用典故,暗示诗人渴望与友人重逢,重理丝弦,以琴音慰藉知音。“何当”二字,既表达出诗人的期盼,又流露出因友人不在而产生的无奈与惆怅。

4. 作品点评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语言简洁凝练,却蕴含丰富情感,如“疑是故人来”一句,将诗人盼友的急切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写作手法精妙,借景抒情自然流畅,以微风贯穿全诗,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动词的运用使诗歌富有动态感,生动展现诗人的心理变化。从主题上看,诗人对友人的思念真挚深沉,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异闻集·霍小玉传》为“开帘复动竹”,改一“门”字,遂失诗意。然此句乃袭乐府《华山畿》词耳。词云:“夜相思,风吹窗带动,旨是所欢来。”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

# “敲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李益以是得名。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尤延之诗话云:“《会真记》“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本于李益“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然古乐府“风吹窗帘动,疑是所欢来”,其词乃齐梁人语,又在益先矣。

明杨慎《升庵诗话》

# 中唐人故多佳诗,不及盛唐者,气力减耳。雅淡则不能高浑,雄奇则不能沉静,清新则不能深厚。至贞元以后,苦寒、放诞、纤缛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风气不坠,如《竹窗闻风》、《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栖蟾《牧童》

下一篇:唐·李商隐《马嵬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