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紧急":春光流逝得多么快啊,
"三月俄三十":眨跟就到了三月三十。
# 俄:顷刻、转瞬间。
"拟欲留连计无及":我想把春光挽留,可是什么办法也达不到目的,
"绿野烟愁露泣":看啊,那绿色的原野上,烟雾笼罩一片愁凄,露珠像点点泪滴。
# 烟愁露泣:表面是说景色,实际是写词人的内心在为春光的流逝而伤心流泪。
"倩谁寄语春宵":请谁捎话给这最后的春夜。
# 倩:请。
"城头画鼓轻敲":城上报时的油漆彩画的鼓啊,请慢慢地敲,慢慢地敲。
"缱绻临歧嘱付":在与春分别的时候,我要恋恋不舍地嘱咐,
# 临歧:临别。,缱绻:情意缠绵,难舍难分的样子。
"来年早到梅梢":明年早早地回到梅花的树梢。
宋代作家
朱淑真(?~?),宋代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出身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朱淑真的诗作造语婉丽流畅,自然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词意境凄凉,哀婉动人,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准确刻画人物的神态。主要作品有《愁怀》《诉愁》《旧愁》《生查子》等。著有《断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惜春词。描绘了三月春光迅速流逝,词人想要挽留却无能为力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愁绪氛围。通过“绿野烟愁露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体现春光将逝的哀伤。下阕词人希望有人能给春宵带话,让画鼓轻敲留住春天,并在分别之际叮嘱春天来年早些到来,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惜春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拟欲留连计无及”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绿野烟愁露泣”将自然景物“绿野”人格化,赋予其“愁”“泣”的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无计留春而感伤,生动地营造出惜春氛围。
3. 分段赏析
《清平乐·风光紧急》上片,起句“风光紧急”便出奇制胜,打破常规将“风光”与“紧急”搭配,瞬间抓住读者注意力,留春之意隐而未发。紧接着“三月俄三十”,此句不仅采用倒置手法,先强调春光的紧急状态,再点明具体日期,相较于从月日常规说起,更显用笔跳脱,同时运用加倍之法,让暮春的临近之感愈发强烈。仅点出“三十(日)”,便将暮春之“暮”体现得淋漓尽致,虽日子具体却毫无板滞之感。“拟欲留连计无及”一句,巧妙地把春天想象成即将远行之人,同时又似有送行者在场,而“拟欲留连”之人身份模糊,似作者又似“绿野”,增添了一份朦胧与趣味。“绿野烟愁露泣”则将暮春景色与情感紧密相连,把自然景物人格化,让绿野含烟、花草滴露仿佛都在为留春无计而感伤。这前两句的春光“紧急”催促与后两句对春光的苦苦留连,一催一留之间,恰似柳永词中“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意趣,先写紧催后写苦留,使词情跌宕起伏,深刻地营造出惜春的浓厚氛围。下片,“倩谁寄语春宵”承接上片的惜春之情,上片惜春却未露“春”字,此处以“春宵”点明,精准地指出这正是春光的最后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春宵渐行渐远,自然需要一位称职的使者去追及传语。“城关画鼓轻敲”,表面看似在描绘春宵之境,实则隐含比兴手法,让画鼓自告奋勇充当传语使者,饶有趣味。唐宋时城楼定时击鼓,作为城坊门启闭之节,鼓声与时光相伴,让它传语十分巧妙。“敲”字前着一“轻”字,细腻地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感情色彩,恰似“缱绻”软语的态度。“临歧”二字进一步明确了“送别”的构思,使惜春之情在“送别”的情境中更为凸显。最末一句“来年早到梅梢”堪称妙笔,不直接倾诉眼前惜别之情,却说来年请早,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由于百花迎春,梅花最早开放,说“早到梅梢”,仿佛还嫌梅花开得不够早,急切盼春归的心情跃然纸上,将春回的抽象概念具象化为早梅开放这一极美的诗歌意象,极大地提升了全词的意境,与贾岛诗相比,可谓别开生面,独具异彩。
4. 作品点评
贾岛诗仅由诗人向朋友直接表露惜春之情。而这首词通篇未现人的身影,全然借助比兴手法,营造出如神话般的送别场景:时处三月三十日,将春天拟作即将远行的“行者”;“绿野”仿佛饱含离愁而哭泣,充当送行角色;“风光”则如催促出发者,使氛围紧张;就连“画鼓”也被赋予使命,成为传递寄语的信使。这一切,恰似大自然精心编排导演的一场独特戏剧。
# 上片押用一部入声仄韵,句句皆叶;下片改用一部平韵,韵脚是“宵”“敲”“梢”。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钟振振《唐宋词举要》
# 惜春的主题并不新奇,构思却十分新巧。选用特定的时间、典型的环境,给春赋予人的特质,以春为挚友,感情细腻、真切,使人耳目一新。
现代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弓保安《女词人佳作译解》
上一篇:宋·陈与义《寻诗两绝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