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应律好风吹":黄钟律管应合冬至节气,和煦的风催促着时令变换,
# 吹:元刻本作催。,应律:应合历象。,黄钟:古人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时,相应律管内的灰会自动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
"阴伏阳升淑气回":阴气潜伏,阳气渐升,温和的气息悄然回归。
# 淑气:温和之气。,阴伏阳升:指冬至日气候变化,同“阴阳升降”。
"葵影便移日长至":葵菜的影子随着日光移动,提醒着冬至这一天的到来,
# 日长至:元刻本作长至日。长至:此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冬至后日渐长,故称。,葵:指葵菜。
"梅花先趁小寒开":梅花赶在小寒之前争先绽放。
# 小寒: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一月五、六或七日。
"八神表日占和岁":祭祀八神以占卜年岁的祥和,
# 八神:八方之神。
"六管飞葭动细灰":律管中的葭灰随着节气飘动飞扬。
# 葭:初生的芦苇。,六管:西汉末年王莽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
"已有岸旁迎腊柳":岸边已有迎接腊月的柳树,
"参差又欲领春来":枝条参差不齐,似乎即将引领春天的到来。
宋代作家
朱淑真(?~?),宋代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出身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朱淑真的诗作造语婉丽流畅,自然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词意境凄凉,哀婉动人,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准确刻画人物的神态。主要作品有《愁怀》《诉愁》《旧愁》《生查子》等。著有《断肠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黄钟是古代十二律中的第一律,对应冬至。此句点明冬至时节,黄钟律管应合节气,好似有和风吹拂,阴气潜藏,阳气渐升,温和之气开始回归。诗人开篇即从节气的音律特征切入,奠定了诗歌对冬至时节气候与阴阳变化描述的基调,给人一种顺应天时、自然流转的宏观感受。颔联“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葵影便移”写出了冬至日太阳位置变化,葵菜影子随之移动,这是冬至特有的物候现象,直观点明冬至的到来。“梅花先趁小寒开”,梅花本应在小寒前后开放,但这里说其在冬至便已争先开放,突出梅花的早放,增添了冬日景致的生机,从细微的物候变化角度,进一步描绘了冬至时节的特点。颈联“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八神表日占和岁”,古人祭祀八神来占卜年岁是否祥和,体现了冬至时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六管飞葭动细灰”,是指古人用律管测量节气,冬至时,律管中的葭灰会相应飞动。这一联从民俗和传统节气测量方法的角度,展现了冬至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丰富了诗歌关于冬至文化内涵的表达。尾联“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描绘了岸边的柳树已经在迎接腊月的到来,枝条参差不齐,仿佛要引领春天的到来。柳树作为冬春交替的象征,此句借写柳树的姿态,不仅展现了冬至后冬去春来的趋势,更给人以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感觉,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传递出时序流转、冬春交替的微妙变化。
# 【校】[催]《千家诗选》《武林》本作[吹]。[便]《武林》本作[便移]。[飞葭]《千家诗选》铁琴铜剑楼钞本作[吹葭]。
宋朱淑真《朱淑真集》
下一篇:宋·胡宏《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