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huá
qīng
·
·
huā

朝代:宋作者:朱淑真浏览量:3
xuě
tíng
chūn
xiāng
huā
yuè
lǎn
hái
qiè
dān
zhěn
péi
huí
yòu
tīng
shēng
gàn
què
fěn
lèi
gòng
宿
lán
gān
qīng
mèng
hán
yún
chú
què
shì
jiāng
méi
céng
shī
rén
yín
zuò
cháng
hèn
xiǎo
fēng
piāo
qiě
qiǎn
xiāng
shòu
jiǎn
xuē
shēn
xìng
yāo
táo
duān
wèi
shuí
líng
luò
kuàng
tiān
zhuāng
diǎn
qīng
míng
duì
měi
jǐng
fáng
xíng
pàn
zhē
xiàng
huā
shí
bēi
zhuó

译文

白雪覆盖着庭院中的春色,梨花香与月色交融浮动,我披上衣服,却仍觉得身子单薄发冷。斜靠在枕头上徘徊难眠,又听到喜鹊 “喳喳” 叫了一声。带着残妆的泪水和昨夜的雨水纵横交错地挂在枝头,清冷的梦境与寒云一样孤寂。除此之外,只有江梅曾得到诗人的青睐,被他们反复吟诵赞美。常常怨恨那晓风让漂泊无依,暂且别让这娇美的花朵,瘦损得如同被刀削过一般。那深红的杏花和艳丽的桃花,到底是为了谁凋零飘落呢。何况当下天气正好,装点出清明的美景,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不妨及时行乐。就伴着,在花开之时,取来一杯美酒独自畅饮。

逐句剖析

"雪压庭春":白雪覆盖着庭院中的春色,

# 雪压庭春:庭院中如雪的梨花盖过了春色。

"香浮花月":梨花香与月色交融浮动,

"揽衣还怯单薄":我披上衣服,却仍觉得身子单薄发冷。

"欹枕裴回":斜靠在枕头上徘徊难眠,

"又听一声干鹊":又听到喜鹊 “喳喳” 叫了一声。

# 又听一声干鹊:又听见喜鹊的叫声。干鹊,喜鹊。

"粉泪共、宿雨阑干":带着残妆的泪水和昨夜的雨水纵横交错地挂在枝头,

# 粉泪共、宿雨阑干:泪与夜雨齐下。阑干,原为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指雨淅淅沥沥。

"清梦与、寒云寂寞":清冷的梦境与寒云一样孤寂。

# 清梦与、寒云寂寞:梦与寒云一样寂寞无趣。

"除却":除此之外,

"是江梅曾许":只有江梅曾得到诗人的青睐,

"诗人吟作":被他们反复吟诵赞美。

"长恨晓风漂泊":常常怨恨那晓风让漂泊无依,

# 漂泊:指行止无定。

"且莫遣香肌":暂且别让这娇美的花朵,

# 遣香肌:“遣香肌二句”让身体瘦削下去。遣,使,教。

"瘦减如削":瘦损得如同被刀削过一般。

"深杏夭桃":那深红的杏花和艳丽的桃花,

"端的为谁零落":到底是为了谁凋零飘落呢。

# 端的:究竟。

"况天气、妆点清明":何况当下天气正好,装点出清明的美景,

"对美景、不妨行乐":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不妨及时行乐。

"拌着":就伴着,

# 拌:古同“拚”,舍弃。这里的意思类似于放下执念。

"向花时取":在花开之时,

"一杯独酌":取来一杯美酒独自畅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华清·梨花》是南宋词人朱淑真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一篇咏物词。上片描绘春日庭院梨花似雪、花香月融之景,词人揽衣觉寒、欹枕闻鹊,借“粉泪”“清梦”等词句,融梨花楚楚与自身孤寂,还以梅衬梨。下片由花及己,叹梨花漂泊、怕其瘦减,联想他花凋零,感慨万千,最终面对清明美景,愿伴花独酌。全词借梨花抒身世飘零、孤独寂寞之情,用词细腻,意境清幽,感染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作家

朱淑真(?~?),宋代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出身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朱淑真的诗作造语婉丽流畅,自然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词意境凄凉,哀婉动人,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准确刻画人物的神态。主要作品有《愁怀》《诉愁》《旧愁》《生查子》等。著有《断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词。词人借描绘春日庭院中如雪的梨花、浮动的花香、清冷的花月等景致,展现梨花带雨的楚楚之态,表达了自己身世飘零的孤寂之感,以及面对美好却短暂的事物时内心的复杂情绪,于清幽意境中寄寓了深沉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起兴:开篇“雪压庭春,香浮花月”,以梨花的殊艳、异香起兴。洁白似雪的梨花在春日庭院中绽放,馥郁香气飘散于花月之下,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瞬间抓住读者眼球,为后文写人奠定基调。同时,这花艳、花香暗示着人面之美、人心之香,悄然将梨花与人的美好形象相关联,引发读者联想。情景交融:“揽衣还怯单薄。欹枕裴回,又听一声干鹊”,词人描绘自身揽衣而起,却觉衣衫单薄,斜靠枕头来回踱步,又听闻喜鹊叫声。这一系列动作细节,展现出词人的孤独、不安。她在春寒料峭中醒来,本就清冷孤寂,喜鹊声或许勾起对远方的期盼,可终究是一场空,内心的惆怅与外在的春景相融,梨花的孤寂也在词人的孤寂中得以映照。“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把粉泪与宿雨交织,清梦和寒云相伴,人因孤寂落泪,泪似宿雨纵横,梦也如寒云般清冷寂寞,此时梨花带雨,二者情境合一,借梨花写人,以人衬梨花,尽显寂寞之感。首尾呼应:开篇描绘雪压庭春、香浮花月的梨花盛景,结尾处“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词人在清明美景下,对着花儿独酌。从赏梨花之美开篇,到借独酌映衬梨花孤寂收尾,前后呼应。开篇的梨花美景为后文的孤寂独酌埋下伏笔,结尾独酌画面又回扣开篇梨花情境,强化了孤寂氛围,使全词结构完整,情感表达一气呵成,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寂寞,恰似雨中梨花,楚楚可怜。直抒胸臆:下阕“长恨晓风漂泊。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词人直接道出内心长久的恨意,恨那晓风让梨花漂泊,暗指自己漂泊的命运;又叮嘱自己不要让身形憔悴消瘦,可言语间尽显无奈,对命运无法掌控,只能眼看着美好消逝,情感直白浓烈。拟人:“粉泪共、宿雨阑干”赋予梨花以人的“粉泪”,将宿雨浸润的花瓣比作美人泪脸,写尽梨花带雨的凄婉;“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更直接以“香肌”代指梨花,担忧其在晓风中“瘦减”,仿佛呵护娇弱美人,借怜花暗抒对自身境遇的自伤。比喻:开篇“雪压庭春”以“雪”喻梨花,既贴合其洁白素净的外在特征,又暗含“雪压”的清冷环境,烘托梨花在春寒中绽放的孤高气质;“香浮花月”则以“香浮”的动态感,将梨花的香气比作可触摸的浮动物象,虚实相生。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借梨花殊艳、异香起兴,顺势引入人的行为与情思,令花的艳丽、芬芳有了喻人之意,暗指女子面容姣好、心地纯善。词人揽衣起身、推枕徘徊,反复思量梦中与现实的孤寂,泪水簌簌而落,恰似那寂寞绽放的梨花。江梅甘拜下风,旁人吟诗赋词,可梨花依旧难掩清冷,独守寂寞。下阕借人物内心独白深挖寂寞心境。词人巧用“长恨”“漂泊”“瘦减如削”“零落”等词,将主人公那种有所期盼却又无奈憔悴、日渐消沉的心境展露无遗,令人心生悲悯。悲伤孤寂到极点,主人公只能自我宽慰,于花间独自饮酒,想借及时行乐驱散苦楚。可正如李白所云“独酌无相亲”,即便美酒香醇,也抚不平心中伤痛,哪怕沉醉不醒,也藏不住面容的落寞。

4. 作品点评

全词凭借对人物一举一动、内心思绪以及喃喃自语的细腻刻画,将那“玉容寂寞泪阑干”的女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也巧妙勾勒出带雨梨花的模样,尽显词人高超的点化技艺。整首词开篇与结尾彼此呼应,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梨花云“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凡皆清楚流丽,有才士所不到,而彼顾道之,是安可易其为妇人语也。

明文学家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益《新繁县东湖瑞莲歌》

下一篇:宋·易士达《兰花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