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3
jīn
tiān
jiā
shàng
tiān
chéng
liè
xiù
宿
hòu
míng
liú
yún
yuè
biān
kōng
yán
chuí
dǒu
bǐng
wēi
chuī
shēng
cóng
zhú
duì
néng
mèi
rào
tíng
zhī
yáo
diān
shù
xīng
hóng
zhī
shāo
dēng
jié
mǎn
dài
néng
shī
biàn
mín
wèi
dìng
gèng
bàn
bǎi
nián
tāo
tāo
nèi
yōu
liǎng
nán
wéi
yīng
cháng
jīn
sòng
hán

译文

今晚的天气多么晴朗,上天显得如此澄澈肃穆。雨后星辰格外明亮,流云在月边匆匆掠过。空荡的屋檐下垂着北斗的斗柄,微风轻拂,吹动丛丛翠竹。面对这美景我却难以入眠,在庭院中徘徊踱步。远远眺望佛塔之巅,几颗红星闪烁明煜。这才恍然明白,今夜原是元宵节,节日的氛围也盈满双目。历代能有多少诗篇流传,人们遍赋诗文,却如杂玉般普通。栖息的乌鸦也尚未安定,声声哀鸣陪伴着我的孤独。人生百年如江水滔滔,忧乐交织,难以再复返。唯愿此后的日子,能长久如今夜这般,以寂寞之心,静送寒暑交替。

逐句剖析

"今夕天气佳":今晚的天气多么晴朗,

"上天何澄穆":上天显得如此澄澈肃穆。

"列宿雨后明":雨后星辰格外明亮,

"流云月边速":流云在月边匆匆掠过。

"空檐垂斗柄":空荡的屋檐下垂着北斗的斗柄,

"微吹生丛竹":微风轻拂,吹动丛丛翠竹。

"对此不能寐":面对这美景我却难以入眠,

"步绕庭之曲":在庭院中徘徊踱步。

"遥睇浮屠颠":远远眺望佛塔之巅,

"数星红煜煜":几颗红星闪烁明煜。

"悟知烧灯夕":这才恍然明白,今夜原是元宵节,

# 烧:原作晓,据须溪本、四库本改。

"节意亦满目":节日的氛围也盈满双目。

"历代能几诗":历代能有多少诗篇流传,

"遍赋杂珉玉":人们遍赋诗文,却如杂玉般普通。

"栖鸦亦未定":栖息的乌鸦也尚未安定,

"更呜伴余独":声声哀鸣陪伴着我的孤独。

"百年滔滔内":人生百年如江水滔滔,

"忧乐两难复":忧乐交织,难以再复返。

"唯应长似今":唯愿此后的日子,能长久如今夜这般,

"寂寞送寒燠":以寂寞之心,静送寒暑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元夜》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开篇以澄澈夜景起笔,描绘雨后星明、流云掠月的壮美画面,却以诗人“不能寐”“步绕庭之曲”的心境反差暗藏烦忧。继而借“遥睇浮屠颠”的远望与“烧灯夕”的节日背景,凸显形单影只的落寞。诗人叩问诗史,感叹自身创作渺小,栖鸦哀鸣更添悲情。尾段以“百年滔滔”喻人生无常,终以“唯应长似今”的淡泊之语,在超脱与释然中寻得宁静,尽显晚唐文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烦忧到超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复杂,交织着对美好夜景的赞美留恋、内心烦忧不安、对远方或过去的思念追忆、节日氛围的感悟哀愁、对文学传统的敬畏浩叹、自身创作的无奈渺小感,最终升华至对人生忧乐交织的体悟与未来生活的淡泊超脱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今夕天气佳,上天何澄穆”起笔,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澄澈清朗的夜空图景,雨后星光明亮如拭,流云在月边疾速掠过,动静相宜间尽显自然之壮美。然而,如此良辰美景,诗人却“对此不能寐”,心境与景致形成微妙反差,于是“步绕庭之曲”,在庭院中徘徊踱步,借身体的移动缓释内心的烦忧。继而抬头“遥睇浮屠颠”,目光越过重重夜色,投向远方佛塔之巅,只见数星闪烁如红煜,似在无声诉说着悠远的故事,更添几分孤寂与怅惘。此时方悟,今夜原是“烧灯夕”(元宵节),灯火与星辉交织,本应热闹欢腾,但诗人眼中“节意亦满目”却难掩形单影只的落寞。思绪飘远,不禁叩问“历代能几诗”,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多少诗篇,自己不过如“杂珉玉”般渺小,创作之叹与生命之思交织,更显苍凉。而“栖鸦亦未定,更呜伴余独”,栖鸦的哀鸣划破夜空,与诗人的孤独心境遥相呼应,物我交融间悲情愈浓。尾段笔锋一转,以“百年滔滔内,忧乐两难复”道尽人生无常,忧乐交织如江水滔滔,难以复返。既如此,便“唯应长似今”,以淡泊之心面对未来,任凭寒暑交替、寂寞相伴,在超脱与释然中寻得内心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孟懿子》

下一篇:宋·仇远《抱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