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zài
hǎi
shān
lóu
shī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2
bǎi
chǐ
lán
gān
héng
hǎi
shēng
jīn
bào
shān
kāi
àn
biān
tiān
yǐng
suí
cháo
lóu
shàng
chūn
róng
dài
lái
kāng
kǎi
shī
huán
hèn
pái
huái
shū
xiào
què
shēng
āi
miè
měng
shì
jīn
ān
yǒu
fēi
dāng
nián
shàn
tái

译文

百尺长的栏干横立在海边,一生的抱负与山一样高远。岸边与天上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上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激昂慷慨写诗反而产生怨恨,徘徊畅吟诗赋却感悲哀。灭胡的英雄们如今何在,再也不是当年的单父台。

逐句剖析

"百尺阑干横海立":百尺长的栏干横立在海边,

# 横海立:面对大海而立。,阑干:即栏杆,这里代指海山楼。

"一生襟抱与山开":一生的抱负与山一样高远。

# 与山开:向山开,谓面向山海发抒其怀抱。此用杜甫《奉待严大夫》诗:“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与:犹向、对。,襟抱:胸怀、抱负。

"岸边天影随潮入":岸边与天上云彩倒映在水里,

# 天影:天光云影。

"楼上春容带雨来":楼上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

# 春容:犹春色,春天的景象。

"慷慨赋诗还自恨":激昂慷慨写诗反而产生怨恨,

"徘徊舒啸却生哀":徘徊畅吟诗赋却感悲哀。

# 舒啸:此指舒缓的吟咏。

"灭胡猛士今安有":灭胡的英雄们如今何在,

# 安有:一本作“安在”。

"非复当年单父台":再也不是当年的单父台。

# 单父台:不详在何地。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唐书》谓单父古邑属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中再赋海山楼》为南宋陈与义所作七言律诗。主题围绕忧国伤时与抗金爱国。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用典表意。诗开篇描绘海山楼的雄伟,奠定悲壮基调;接着描写雨中登楼之景,融情于景;中间两联抒发感慨,尾联借用典故,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其特点是情感沉郁悲壮,语言凝练有力。该诗体现了陈与义在经历靖康之变后诗风的转变,是其忧国伤时诗作的代表,反映南宋初期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侵,靖康元年冬,金兵攻破北宋京城汴京,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国破城陷,大批官员和文人纷纷南逃,陈与义时任陈留监酒,也加入流亡行列。他历经流亡艰辛,目睹国破家亡惨状,诗风发生转变。此诗是他在广州期间所作,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采取妥协投降政策。陈与义登海山楼,借景抒情,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金人的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雨中再赋海山楼》是南宋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体裁为七言律诗,属于爱国诗题材。诗中通过描写海山楼的雄伟以及雨中登楼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势衰微的忧虑、对往昔抗敌英雄的怀念,以及强烈的抗金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尾联“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用典,希望能够有勇士复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全诗气象浑厚,笔力遒健。化用杜甫《昔游》诗句,以古喻今,借对古代抗敌猛士的怀念,批判南宋统治者的偏安求和,表达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借景抒情:诗中描绘海山楼“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的雄伟,以及“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的雨中景致,将诗人的忧国情怀与眼前之景相融合,使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起笔便勾勒出海山楼的雄伟壮观,百尺阑干横亘海上,气势非凡。诗人登楼,顿感心胸开阔,仿佛一生的抱负都随山敞开。此联既写楼之雄伟,也暗示诗人胸怀大志,为全诗奠定了悲壮而豪迈的基调。颔联“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岸边天空的影子随着潮水涌入,楼上的春色带着雨意袭来。此联融情于景,潮水涌动、雨意迷蒙之景,象征着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哀伤。颈联“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诗人慷慨赋诗,却仍觉遗憾,徘徊楼上舒啸,更添悲哀。这两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体现出他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虽有报国之志却无能为力的痛苦与无奈,将内心的悲愤之情推向高潮。尾联“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诗人借用杜甫诗句,发出感慨,如今抗敌的猛士在哪里呢?已不再是当年的时代了。此联借古讽今,批判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表达诗人对英雄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雨中再赋海山楼》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其语言凝练,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壮阔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情感表达真挚而强烈,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对国势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与用典的运用娴熟自然,使诗歌意境深远,主题突出。从题材角度,作为南宋时期的爱国诗,它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爱国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陈与义的作品中,此诗是其后期诗风转变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他在经历家国巨变后诗歌创作的深度与广度,对后世爱国题材诗歌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滕宗谅《句》

下一篇:宋·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