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令我病":庸俗的人让我感到困扰,
"纷然来座隅":他们杂乱地聚在我的身旁。
"贤士费怀思":贤能的士人值得我深切思念,
"不受折简呼":无须书信召唤也会到来。
"城东陈盂公":城东的陈孟公啊,
# 陈盂公:自注:陈孟公,谓国佐。
"久阔今何如":久别未见,如今可还安好。
"明月照天下":明月普照天下,
"此夕与君俱":今夜与你共赏这清辉。
"不难十里勤":跋涉十里不难,
"畏借东家驴":却怕开口向邻家借驴。
"似闻有老眼":听闻有位长者眼光独到,
"能作荐鹗书":能写举荐英才的书信。
"功名勿念我":功名利禄不必惦念我,
"此心已扫除":我的心早已将这些俗念扫除干净。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1. 写作手法
对比:“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诗人用“病”字形象地表现出对庸俗之人的排斥和厌恶,通过厌恶“俗子”来对比对知己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知己的渴求和对理解的期盼,为下文写友人的内容铺垫了情感基础。用典:“畏借东家驴”,化用杜甫《逼仄行》中的“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肯骑朝天”,“蹇驴”,特指跛足或羸弱的驴,象征诗人贫寒潦倒的生存状态。“泥滑”,既实写雨后道路泥泞的自然环境,亦隐喻仕途险恶、举步维艰的困境。“朝天”,指上朝面圣,凸显诗人身为官吏却无力置备坐骑的窘迫,借驴行艰难,抒写生计维艰的无奈,暗示世风晦浊,自己才疏,不敢借友用世。直抒胸臆:“城东陈盂公,久阔今何如”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牵挂。前句“城东陈盂公”点明友人身份和居所,后句“久阔今何如”则直接抒发思念之情。“久阔”二字既点明分别时间之久,又暗含相聚之难;“今何如”三字则以问句形式,流露出对友人近况的关切。这种表达方式既含蓄又真挚,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具体的意象来抒发深厚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一二句直抒胸臆,以“病”和“纷纷”描绘了被“俗子”纷扰的苦恼;用“费”和“不受”表达了求贤的艰难以及对“贤士”的热切渴望。此处“病”意为苦恼烦恼,“费”即耗费,而“贤士”应指“知友”。开篇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知己的渴求和对理解的期盼,为下文写友人的内容铺垫了情感基础。第三句提及与国佐久别,不知其近况,心中充满挂念。下联“今夕共明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月亮的思念之情。第三联直接抒发对友人的牵挂;第四联则寓情于景,委婉地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意。这四联,从被俗人纷扰的苦恼,到虽未见知心朋友却心意相通的满足,展现了诗人对俗人的厌恶和对知友的渴望。“不难十里勤”意指,既然居住在同一地方,相距不远,那么频繁往来应该不难。这里似乎是在向友人解释未能常相聚的原因。以下几句继续解释缘由。“畏借东家驴”引用杜甫的诗句,暗示世风晦暗,自己才疏学浅,不敢借助友人的力量在世间有所作为。“似闻有老眼,能做荐鹗书”称赞陈国佐有识人辨事的“老眼”,虽能写出推荐信,但诗人自己却已淡泊功名。“老眼”即指善于识人辨事的眼光。自此,未能常相聚的原因已明了。其实,对于初入仕途的诗人来说,淡忘功名并非本意,实属无奈。对知友的渴求和对世风政治的隐忧,揭示了诗人虽身处喧嚣却依旧孤独的情怀。
上一篇:宋·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下一篇:宋·吴文英《浣溪沙·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