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sūn
xìn
dào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3
wàn
ōu
réng
qiān
nián
wèi
guī
zhī
shēn
yǒu
nài
shì
xiāng
wéi
suì
jiān
jiā
xiǎng
tiān
cháng
hóng
鸿
yàn
wēi
jūn
bié
lǎo
lèi
zhān

译文

鸥鸟向着万里之外仍然飞去,仙鹤过了千年也未回归。深切知道人生能有多少时日,无奈却与这世间的现实相违背。岁末时节,蒹葭在风中沙沙作响,辽阔的天空中,鸿雁的身影显得渺小细微。像你这样的友人,怎么能够就这样分别,我这年老之人的泪水几乎要沾湿衣裳。

逐句剖析

"万里鸥仍去":鸥鸟向着万里之外仍然飞去,

# 鸥仍去:杜甫《赠韦左丞》诗:“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里以“鸥仍去”表明相别。

"千年鹤未归":仙鹤过了千年也未回归。

"极知身有几":深切知道人生能有多少时日,

"不奈世相违":无奈却与这世间的现实相违背。

# 世相违:陶潜《归去来辞》:“世与我而相违。”此处是指与当时世道彼此违背。,不奈:无奈之意。

"岁暮蒹葭响":岁末时节,蒹葭在风中沙沙作响,

# 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此处为怀念友人之意。,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

"天长鸿雁微":辽阔的天空中,鸿雁的身影显得渺小细微。

# 天长鸿雁微:一本作“鸿雁飞”,言鸿雁于长天飞去,不知何日重还。

"如君那可别":像你这样的友人,怎么能够就这样分别,

"老泪欲沾衣":我这年老之人的泪水几乎要沾湿衣裳。

# 沾衣:泪水沾湿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孙信道》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五言律诗。开篇“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以“鸥”“鹤”自喻与友人,暗示双方漂泊难归的处境,奠定了全诗惆怅的基调。颔联“极知身有几,不奈世相违”直抒胸臆,道出对人生短暂的清醒认知,以及与现实世界难以契合的无奈。“岁暮蒹葭响,天长鸿雁微”,描绘岁末时节,蒹葭瑟瑟作响,鸿雁在辽远天空中渺小难辨的萧瑟之景,借景烘托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尾联“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直白地表达与友人分别时难以抑制的悲伤,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全词借助丰富的意象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以质朴而深沉的笔触,书写人生感慨与离情别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别孙信道》为南宋诗人陈与义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所作。彼时,面对兵荒马乱的局势,诗人为避战乱,正漂泊于湖南潭州(今长沙)。值此艰难时刻,与友人孙信道分别之际,陈与义挥笔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此番作者与孙信道相遇、相别皆在漂泊的旅途中。彼时,金兵屡屡南侵,长江中下游一带烽火连天,硝烟弥漫。就在前两年,金兵还曾肆虐岳州(今湖南岳阳)。作者深知,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下,与友人于客地偶然相逢,却无力挽留;而此次分别之后,再想重逢,更是难如登天。首句中的“鸥仍去”,形象地暗示了此次分别终难避免,“万里”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此去行程的遥远。在古人的文化意象里,“鸥盟”常被用来象征真挚的朋友情谊,而鸥鸟在波涛间飘忽不定,也恰好寓意着友人即将远行,漂泊无定。孙信道作为作者的旧交,作者目睹其离去,心中自然涌起“鸥仍去”的怅然之感。次句“千年鹤未归”,实则是作者对自身漂泊处境的写照。他就如同那化身为鹤、离家千年的丁令威,长久地流落在外,归乡之期遥遥无望。然而,作者化用丁令威的典故,却又别有深意。丁令威化为仙鹤回到辽东时,见到的是“城郭如故人民非”的景象,而作者身处这乱世之中,不仅难以回到故乡,即便真的能够归去,城郭和人民也早已面目全非,更何况作者的故乡洛阳已沦陷于金人之手,收复无望。“极知身有几,不奈世相违”这两句,前句化用《左传》中“畏首畏尾,身其余几”的语句,意在表明作者深知人生短暂,若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必将虚度光阴,因此应当果断地做出决定,不辜负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避免留下岁月空逝的遗憾。后句则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倾诉,他本胸怀壮志,渴望振翅高飞,寻找一条能够报效国家的道路,无奈世事无常,现实常常与他的志向背道而驰,让他的理想难以实现。此时的作者虽有早日离开湖南的想法,但尚未最终决断,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岁暮蒹葭响,天长鸿雁飞”,这两句紧承上文,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当此之时,已近深秋,瑟瑟秋风中,蒹葭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仿佛在提醒着作者,不久之后又将在岁末时节涌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鸿雁飞”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那在辽阔天空中飞翔的鸿雁,恰似他那颗向往故乡的心。这两句与开篇的“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相互呼应,“岁暮”句预示着分别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天长”句则凸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强烈情感。结尾“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直接点明了送别这一主题,将作者内心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情感表露无遗。在这异乡为友人送行,本就充满了凄凉与无奈,更何况时局艰难,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此次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相见。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几乎湿透了衣裳,整个人也沉浸在极度的哀伤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鲜于侁《洋州三十景·竹坞》

下一篇:宋·陆游《泛舟观桃花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