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边风起沙":洛阳城外风沙飞扬,
"征衫岁岁负年华":身着征衣的游子,年年虚度光阴。
"归途忽践杨柳影":归途中忽然踩到杨柳的影子,
"春事已到芜菁花":春天已至,芜菁花盛开。
"道路无穷几倾毂":漫漫长路颠簸难行,车辙几欲倾覆,
"牛羊既饱各知家":牛羊吃饱后各自归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人生纷扰究竟为何,
"马上哦诗日又斜":马背上吟诗自娱,夕阳西沉。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描绘了洛阳城边风沙漫天的景象,诗人身着征衣,年复一年地辜负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风起沙”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颔联:“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写诗人在归途中忽然踩到杨柳的影子,发现春天已经到了芜菁开花的时节。这一联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道路无穷几倾毂,牛羊既饱各知家。”描绘了归途的艰难,道路漫长且险峻,几次差点翻车。而牛羊吃饱后各自回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和艰辛。尾联:“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诗人反思人生的意义,感慨人生纷扰,最终不知为了什么。在马背上吟诗时,太阳又已西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