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谁将玉笛吹":是谁在楼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
"山前水阔暝云低":山前,宽阔的水面被昏暗的云雾遮盖住了。
# 暝云:阴云。
"劳劳燕子人千里":燕子又开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却远隔千里,
# 劳劳:遥远。
"落落梨花雨一枝":眼前孤零零的,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与我作伴。
"修禊近":修禊的日子快到了,
# 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禊,古人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详的仪式。
"卖饧时":如今正是卖糖的时候。
# 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故乡惟有梦相随":故乡呢,只能在梦中追寻而已。
"夜来折得江头柳":昨夜从江边折回来一枝新柳,
"不是苏堤也皱眉":虽然不是苏堤上的,也足以令我愁眉不展了。
# 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是一首思乡词。全词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意象铺陈与情感抒发,体现了深沉的家国之思与羁旅乡愁,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词人飘零异乡的悲愁,以及对故国故园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落落梨花雨一枝”中,“落落”突出梨花的孤寂、冷落。在雨中,一枝梨花独自绽放又凋零,这种凄清的景象与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心境相呼应。中国古典诗词常以雨与特定景物寄托愁绪,此处雨中梨花作为情感载体,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闷与落寞,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直抒胸臆:“故乡惟有梦相随”,“惟有”一词道尽作者的无奈与心酸。现实中无法回到故乡,只能在梦中与故乡相伴,直白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归乡的痛苦。将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那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
3. 分段赏析
上阙“楼上谁将玉笛吹?”开篇便抛出疑问,营造出引人探寻的氛围。笛声悠扬而起,瞬间勾起人的情思,结合后文可知,此笛音撩拨起的正是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巧妙借用笛声奠定了全词深沉的抒情基调,同时化用马融、李白因笛生情的典故,赋予词句深厚的文化底蕴。“山前水阔暝云低”承接首句,描绘作者闻笛后眺望故乡所见之景。广阔的山水间,暮色沉沉,云层低垂,画面开阔而压抑。此景既是实写,也暗含作者沉重低落的心境,以景衬情,景中含情,将作者思乡却不得归的惆怅之情,通过这苍茫的暮色景象含蓄地传达出来。“劳劳燕子人千里”一句,以“劳劳”形容燕子忙碌不停的状态,同时暗喻自己如燕子般漂泊不定,流落千里之外。将自己的境遇与燕子类比,生动地展现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以物写人,借燕子的劳顿奔波,抒发自身远离家乡、四处飘零的凄苦之情。“落落梨花雨一枝”中,“落落”突出梨花的孤寂、冷落。在雨中,一枝梨花独自绽放又凋零,这种凄清的景象与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心境相呼应。中国古典诗词常以雨与特定景物寄托愁绪,此处雨中梨花作为情感载体,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闷与落寞,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下阕“修禊近,卖饧时”,作者列举“修禊”“卖饧”两个古代民俗节日,看似只是简单陈述时间节点,实则暗含深意。临近节日,本应是阖家团圆、共享欢乐之时,而自己却漂泊异乡,通过节日的热闹与自身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游子对家乡节日氛围的向往与眷恋。“故乡惟有梦相随”,“惟有”一词道尽作者的无奈与心酸。现实中无法回到故乡,只能在梦中与故乡相伴,直白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归乡的痛苦。将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那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作者以具体的动作进一步深化思乡之情。古人常以折柳寄托离别与思念,作者夜不能寐,于江头折柳,即便此柳并非故乡苏堤之柳,也令他愁眉不展。杨柳作为离别的象征,此时更添思乡之痛,通过这一动作细节,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具象化,生动展现出作者无论身处何地,思乡之情都无法消解的状态。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在写景抒情上浑然天成,毫无雕琢堆砌之感,一切皆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作者巧妙撷取日常所见之景、触手可及之物,层层铺陈、细致渲染,将词作主题以循序渐进之态,从含蓄隐晦逐步推向明朗清晰,生动且深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般创作手法,充分彰显出作者敏锐捕捉意境、精准传递情感的卓越艺术造诣。
#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
下一篇:宋·游九言《乌鹊》